不可抗御的原因,域名改为dsyq.org/感谢收藏^_^
高雨萌由于她旅行社管理的需要,现在很积极上进了,休闲时间不再是主要逛街、打游戏、上网聊天、看电视,而是看些实战性的书和网上的管理类的贴子,为了学而学和为了用而学就是不一样。她常和我一块在我们的“经理人实战管理群”里讨论管理方面的话题,比如关于中国式管理与西方式管理的优劣的讨论:
空手道的最高境界是什么?是全身的每一寸都是进攻的武器。太极拳的最高境界是什么?心中无战以达到身体无战,已找不出他身体可以被进攻的地方。
中国式管理语录50条
1、管理是修已安人的历程
2、搞清楚推、拖、拉的真正用意,合理应用以求圆通
3、以化解代替解决,务求尽量减少后遗症
4、寓人治于法治,更符合中国社会的实际情况
5、做人做事兼顾并重,透过好好做人来把事情做好
6、抱持既不赞成也不反对的心态来包容一切
7、发展事业本身并没有什么目的,必须在经营事业的过程中,完成修、齐、治、平的人生使命,立业才有价值。
8、计划的目的,在肯定今后几年,如何安人?
9、组织的功能,在聚合安人的力量,协同一致。
10、领导的意义,在发挥安人的潜力。
11、控制的用意,在保证今后几年如何安人。
12、所有管理措施,无一不与安人密切相关。
13、只有组织成员各守其分,大家才能和合为一,产生强大组织力。
14、安人就是把部份和在一起,合成一个整体,并且促使整体大于部份,和透过已安和人安增进和谐的效果。
15、安人的历程,是由开心而交心,藉交心而共同关心,然后产生同心的一连串心与心的变化。
16、中国人擅长把二看成三,以二合一来代替二选一。
17、以不变应万变是管理的最高智慧,不要因误解而放弃。
18、持经达变是最有效的管理方式,有原则,却必须因人、因时、因事、因地而应变,以求制宜。
19、经是方的,规规矩矩,实实在在。权是变动的意思,要持经达权,合理应变,才能圆通而安人。
20、美国式管理的哲学基础是个人主义,日本式管理的哲学基础是集体主义,中国式管理则是我们常用的交互主义。
21、日本人拿中国的管理哲学,来运用西方的管理科学。
22、中国式管理具有三大主轴,那就是以人为主,因道结合,以及依理应变。
23、中国人相信事在人为,所有的事都是人做出来的,所以管理应该以人为主。
24、若非理念相同,很不容易做到以人为主而又能够密切配合,把工作做好。中国式管理首重道不同,不相为谋,力求因道结合,彼此志同道合,理念相同,更中能够同心协力。
25、志同道合的同仁,由于人心善变,不久之后,可能变成志不同,道不合。各种内外环境的变数,更是随时出现。中国式管理主张依理应变,凡事依据原则,则因人、因事、因时、因地而应变,以求合理。
26、只要合理,怎样变动都可以
27、中国式管理,重视把人际或人群和伦理合在一起,建立一种差别性的关系,称为人伦关系。
28、中国式管理的交互主义,秉持"二合一"的态度,将个人主义和集体主义这两种极端的说法,合在一起,形成"在集体中完成个人"的合理主义。
29、人伦关系,便是以伦理的观点来建立合理的人际关系。
30、对上要有礼貌,但是不能够讨好。以下不宜太严,也不能够过份宽松。平行同事不必太拘束,也不应该过份熟不拘礼。
31、大同必须包容小异,世界大同并非世界一同。
32、凡事未定案之前,十分民主,一旦拍板定案,相当独裁。这种把民主和独裁合起来想,称为专制。
33、法是过去的产物,情是未来的埋伏,只有理才是现在的指标,中国式管理主张依理应变,按照现在的情势做出合理的调整。
34、中国式管理重视树状的组织精神,根部吸收水份,源源不断供应树干;树干也毫不保留地让枝叶予取予求。这种我支持你,你放手去做的精神,符合中国人"你办事,我放心"的心理需求。
35、上侵下职,妨害员工的学习、成长,更破坏上司与部属之间的合理关系。
36、决策者的大智,指具有相当的专业知识,大慧指有智慧也有德行,三者合一,才是大智大慧做决策 。
37、决策以止定静安虑得为过程。
38、至诚可以前知,预测未来才能做好计划。
39、采取无为的执行过程,才能大有为。
40、全面无型的控制,把法律和良心合在一起。
41、考核的标准是错不可以而对并没有用。
42、抱持救人而非杀人的心态来考核。
43、沟通以不明言为基础。
44、有效地会而不议,议而不决、决而不行。
45、领导比管理更重要。
46、老板做好人,干部做坏人,才是良好的配合。
47、劝合不劝分,表示站在合理的立场来分。
48、用情理法来领导,最为合理。
49、有本事来拿,拿不到怪自己,是激励的基本原则。
50、先求忠诚再求能力,更加安全
韦尔奇的50条管理智慧
1、集中精力,绝对不妥协的向官僚主义开战。
2、竭力尊重有能力的人,而让没有能力的人滚蛋。
3、对高级人才只要认为值得,付出绝不吝啬。
4、始终使用最顶尖的业务人才,不惜代价挖到手。
5、在用人方面,头脑里没有任何桎梏,完全打破等级、门户、辈分之见。
6、只参与行业内最有前景的领域,剥离没有创新空间的部门。
7、任何行业,只把眼光盯住龙头老大。
8、不涉足业绩经常为外边环境的变化所左右的、自己无法控制的周期性行业。
9、只面向现实的经营前景,从不按照自己的期望、预测的所谓远景考虑问题。
10、灌输公益价值观和融入社区的意识,争取实施全球化战略中的地利和人和。
11、建立起对于充分的准备工作和对大量图表进行现实分析的极端癖好。
12、让优秀的人才在公司的主战惩第一线感受他们自己的价值。
13、机会来临全力争取。
14、换人不含糊,用人不皱眉。
15、在职业生涯中间发现和形成人才储备,随时调用。
16、剔除没有激情的人。
17、制定跳起来才可能够得到的目标。
18、先于变化采取行动。
19、将员工的学习与晋升直接挂钩。
20、将自己的文化包括自信灌输给公司的每个人。
21、建立公司内部学校。
22、讨论和研究可以连续几个小时的进行,但是一定要争吵,以贴近真实答案。
23、枪毙一切形式主义的官样文章。
24、随时准备全面分析对手可能采取的行动。
25、通过数字化使公司更加灵活。
26、让每个人、每个头脑都参加到公司事务中来。
27、将公司的内部和外边文化区别,并且要求自己和其他所以人在贯彻内部文化方面始终言行一致。
28、管理越少,公司越好。
29、与员工沟通,消除管理中的警察角色,不要一味企图抓住下属的小辫子。
30、在公司内部,点子、刺激、能量必须源源不断并且以光速传播。
31、官僚主义往往与形式主义为伴。
32、寻找有团队激励能力的人。
33、与控制欲强的、保守的、暴虐的管理者断绝关系。
34、不要花太大的精力试图改变不符合公司文化和要求的人,直接解雇他们,然后重新寻找。
35、小心关照公司的最佳人员,给他们回报、提携、奖金和权力。
36、不要以命令组织公司的运行。
37、与部属中最聪明的人和睦相处、密切配合。
38、态度决定一切。
39、将最巨大的支持和资源授予最优秀的人才。
40、公司的业务战略结合体中间每个部门都数一数二,那么在竞争中的定价权就会很大,公司结合体的风险就可以分散。
41、生产率不是裁员或者合并就可以提高的,必须自我加压。
42、旧组织建立在控制之上,新组织必须添加自由的成分。
43、不同事业部之间无界限的交换意见应该是很正常的事情。
44、从监视者、检查者、乱出注意者和审批者,转变为提供方便者、建议者、业务操作的合作者。
45、通过“价值指南备忘卡”强调公司统一的价值观。
46、一致,简化,重复,坚持,就是这么简单。
47、好主意来自四面八方,点子的沟通应该随时随地。
48、让员工发现和看见自己的工作的意义及其实现机制。
49、惩罚一到两次失败,然后就是解雇;庆祝每一次进步,虽然也许离开总目标仍然很远。
50、鼓励甚至逼迫每个人提出自己的独到见解。
中国现代管理知识,除了部分是闭门造车憋出来的,大部分是从西方“拿来”的。西方的管理经过文艺复兴后几百年的提炼,可以说已非常实用和经典,尤其是着名的世界十大管理大师的着作。
这10位卓越的管理大师,是在2004年被世界经理人网站评选出来,让我们的经理人尽快地了解管理的真谛,他们的着作,从不同角度诠释出当前西方企业管理的精髓,也诠释出世界级企业成功的秘诀。管理就是沟通,管理的最高境界就是无管理。
对于中国众多企业而言,西方的管理经验不一定适用于中国的企业的管理,但我们知道,管理是相同的,万事万物都是有关联性、规律性的,相信这10管理大师的影响力能够进一步推动世界所有企业的管理发展进程。
彼得·德鲁克 (Peter F. Drucker)
对于中国众多企业而言,西方的管理经验不一定适用于中国的企业的管理,但我们知道,管理是相同的,万事万物都是有关联性、规律性的,相信这10管理大师的影响力能够进一步推动世界所有企业的管理发展进程。
彼得·德鲁克 (Peter F. Drucker)
1
彼得·德鲁克
教育背景:先后在奥地利和德国受教育,1929年后在伦敦任新闻记者和国际银行的经济学家。于1931年获法兰克福大学法学博士。 思想/专长:现代管理之父 简介:自1971年起,一直任教于克莱蒙特大学的彼德·德鲁克管理研究生院。为纪念其在管理领域的杰出贡献,克莱蒙特大学的管理研究院以他的名字命名。 评价/荣誉:2002年6月20日,美国总统乔治·W·布什宣布彼得·德鲁克成为当年的“总统自由勋章”的获得者,这是美国公民所能获得的最高荣誉。 服务过的客户包括:1937年移民美国,曾在一些银行、保险公司和跨国公司任经济学家与管理顾问。1942年到1949年任贝宁顿学院哲学教授和政治学教授。1942受聘为当时全世界最大企业——通用汽车公司的顾问。1950年起任纽约大学商业研究院管理学教授。 出版物:他于1946年将心得成果编辑为《公司的概念》一书出版,对大企业的组织与结构有详细而独到的分析。1954年出版《管理实践》一书,从此将管理学开创成为一门学科(discipline),从而奠定管理大师的地位。1973年出版的巨着《管理:任务,责任,实践》则是一本给企业经营者的系统化管理手册,为学习管理学的学生提供的系统化教科书。德鲁克的着作多达30余本,传播及130多个国家,甚至在前苏联、波兰、南斯拉夫、捷克等国也极为畅销。
彼德·圣吉(Peter . Senge)
2
彼得·圣吉 教育背景:1947年出生于芝加哥,是麻省理工学院的博士 思想/专长:强调在工作场所中人的价值的基本定位 简介:是国际组织学习协会(Society for laanizational Learning,简称SoL)的创始人和主席。国际组织学习协会是一个由致力于“人和组织的互赖发展”的企业、学者和顾问们所组成的全球性社团。 评价/荣誉:顶尖管理大师《金融时报》(2000年) 十大管理大师之一《商业周刊》(2001年10月) 被誉为继彼得·德鲁克之后,最具影响力的管理大师。 出版物:他的着作包括受到广泛赞誉的《第五项修炼:学习型组织的艺术和实践》(1990年)、与同事合着的《第五项修炼实践篇:创建学习型组织的战略和方法》(1994年),以及实用手册《变革之舞:学习型组织持续发展面临的挑战》(1999年3月)。2000年9月,他又出版了一本新的实用书籍《学习的学校:教育者、父母和关心教育人士的第五项修炼实用手册》。其中,《第五项修炼:学习型组织的艺术和实践》被《哈佛商业评论》评选为在过去75年中影响最深远的管理书籍之一。
约翰·科特〔John Kotter〕
3
约翰·科特
教育背景:曾就读于麻省理工学院和哈佛大学。 工作经历:1972年开始任职于哈佛商学院。 思想/专长:领导与变革 简介:1980年被哈佛商学院授予终生教授,是哈佛大学历史上获此殊荣的最年轻的二人之一。 评价/荣誉:因改革哈佛商学院研究生课程设计而受到埃克森奖;因提出企业领导的新观点而获JSK奖;因撰写最佳哈佛商业评论文章而两次获麦肯锡奖;因着作《松下领导学》而获《财经时代》的全球商务书籍奖 服务过的客户包括:高级微型设备公司(AMD)、美国运通(American Express)、ARCO、雅芳(Avon)、通用电气(General Electric)、IBM、摩托罗拉(Motorola)、壳牌石油(Shell Oil)、索尼(Sony)等等。 出版物:《领导究竟应该做什么》、《领导变革》、《松下领导学》、《新规则》、《企业文化与经营业绩》、《变革的力量:领导与管理的差异》、《现代企业的领导艺术》、《总经理》、《权力与影响》、《组织动态学》、《企业成功转型8部骤》、《废墟中站起的巨人》、《哈佛74年毕业生》
迈克尔·波特(Michael Porter)
4
迈克尔·波特 教育背景:毕业于普林斯顿大学,后获哈佛经济学博士学位。 思想/专长:竞争战略思想 简介:波特博士的竞争战略课程是哈佛商学院必修课之一。他先后获过威尔兹经济学奖(Wells Prize in Economics)、格雷厄姆-都德奖(Graham and Dodd Award)、亚当·斯密奖(Adam Smith Award)、查尔斯·库利奇奖(Charles Coolidge Parlin Award)等,还4获麦肯锡奖(McKinsey Awards)。 服务过的客户包括:波特博士不仅是瑞士信贷波士顿第一银行(Credit Suisse First Boston)、杜邦(DuPont)、英特尔(Intel)、爱德华·琼斯(Edward Jones)、Navistar、宝洁(Procter & Gamble)、壳牌(Royal Dutch Shell)等公司的顾问,也在政府和国际组织的政策制定中扮演重要角色。1983年,他应邀出任里根总统(Ronald Reagan)的产业竞争委员会主席,开创了企业竞争战略思想,引发了美国乃至世界的竞争力讨论热潮,带动了美国当时的经济复苏。 出版物:作为最备受推崇商学大师之一,波特博士撰写过17部书及70多篇文章。其中,《竞争战略》(Competitive Strategy: Techniques for Analyzing Industries and Competitors)一书出版了53次,被译为17种文字;另一着作《竞争优势》(Competitive Advantage: Creating and Sustaining Superior Performance)也再版32次。
加里·哈默尔(Gary Hamel)
5
加里·哈默尔 思想/专长:伦敦商学院——国际战略管理 简介:加里·哈默尔是Strategos的创始人和董事长,也是伦敦金融学院“战略与国际管理”的访问学者。美国《财富》杂志也称他为“当今商界战略管理的领路人”。在与他齐名的另一位管理学大师彼得·圣吉眼中,哈默尔是“西方世界在战略领域最具影响力的思想家”。 哈默尔还是“战略意图”(Strategic intent)、“核心竞争力”(Core petence)、“产业革命”(Industry revolution)等革命性概念的提出者和实践者,他指导过数十家世界级的企业进行过战略再造和管理变革的项目。通过他卓越的管理实践,“建立弹性组织”、“将革新打造成无处不在的企业能力”、“改变规则和重塑产业形态”等理念正在不断地深入人心。 评价/荣誉:在2001年美国《商业周刊》“全球管理大师”的评选中,哈默尔荣膺第四。 服务过的客户包括: 出版物:哈默尔有影响的着作包括与普拉哈拉德合着的《竞争大未来》(Competing for the future),该书曾被《商业周刊》评为“年度最佳管理图书”,一时风行全球。他的《启动革命》(Leading the revolution)一书论述了一家公司应该如何在风云变幻的商界通过不断地创新来增强自身的竞争力。
亨利·明茨伯格(Henry Minzberg)
6
亨利·明茨伯格 教育背景:蒙特利尔的麦吉尔大学攻读机械工程学,麻省理工大学管理学博士学位。 思想/专长:组织管理和战略管理 简介: 麦吉尔大学管理学教授、欧洲管理学院组织学教授、战略管理学会主席。作为着名的自下至上的管理(bottom-up management)理论带头人。明茨伯格打破了习俗,确确实实地深入公司内部,去目睹商业中的交易。 评价/荣誉: 他因为发表于《哈佛商业评论》的优秀论文而两次获得麦肯锡奖。他的第一篇获得麦肯锡奖的论文是《管理者的工作:传说与事实》,发表于1957年;在1987年,明茨伯格又因为论文《精雕战略》而再次获得麦肯锡奖。 出版物: 明茨伯格着有近100篇论文和近10部专着。组织管理学方面,明茨伯格的主要贡献是对于经理工作的分析,《经理工作的性质》是他这方面的代表作之一。
克里斯·祖克(Chris Zook)
7
克里斯·祖克 教育背景:毕业于哈佛大学 思想/专长:战略性扩张 简介:哈佛商学院技术与经营管理和综合管理的双料教授,是全球着名战略咨询公司--贝恩公司的董事,兼任公司全球战略实施部总经理,领导该公司全球战略业务。 出版物:着有《回归核心》,被喻为管理界第一部对战略性扩张行动进行深入研究的着作,它清楚地阐述了多元化战略和从核心扩张战略的区别及优劣,深入分析了企业如何以核心业务为基础向相邻领域扩张,如何评估扩张战略,如何确保扩张战略能够赢利,如何打造可重复运用的扩张模式,执行扩张计划时必须考虑哪些因素,如何通过扩张实现业务和企业的转型等企业成长战略中最为重要的问题。
汤姆·彼得斯 (Tom Peters)
8
汤姆·彼得斯 教育背景:曾获美国康奈尔大学土木工程学士及硕士学位,斯坦福大学工商管理硕士和博士学位。 思想/专长:面向市场、面向顾客 简介:目前他积极参与国际管理学会、世界生产力协会和国际客户服务协会等国际组织的研讨活动,同时任汤姆?彼得斯公司董事长。他每年参加的研讨会近百场之多,还为各种出版物撰写了数百篇文章。 评价/荣誉:汤姆?彼得斯在管理学界的地位无人能及。《经济学人》杂志称他为管理大师中的大师,《商业周刊》因他打破了传统的管理理念而称其为“商务的最佳伙伴和最恐怖的梦魇”,《洛杉矶时报》称“彼得斯是后现代企业之父”,《财富》杂志则干脆声称“我们生活在一个汤姆?彼得斯时代”。 服务过的客户包括:曾任白宫药品滥用问题高级顾问、麦肯锡公司顾问。 出版物:《追求卓越》代表作有:《成功之路》、《寻求企业最佳管理法》、《探索企业成功之路》、《致富秘诀》、《卓越的浪潮》、《乱中取胜》等。
诺尔·迪奇(Noel Tichy)
9
诺尔·迪奇 思想/专长:领导力变革 简介:密歇根商学院的教授,任全球领导力项目主任,同时也是世界知名的领导力变革专家。迪奇教授是通用电器公司克罗顿韦尔领导力发展中心的前任主席,这个中心最近更名为约翰·F·韦尔奇领导力发展中心。 评价/荣誉:《商业周刊》将他列为世界最有才华的10个管理大师之一。 出版物:在他最新作——《领导力循环:伟大的领导人教授公司取得成功》一书中,他阐述了公司的领导者通过培训员工去赢得胜利的重要性。这本书已经由HarperCollins出版社在2002年出版。迪奇教授的其它着作还包括《领导力驱动》、《掌握你的命运》和《其他人也许会》。
高登·唐诺森(Gordon Donaldson)
10
高登·唐诺森 教育背景:毕业于达特茅斯大学、弗吉尼亚大学与哈佛企管学院 思想/专长:领导学研究 简介:哈佛商学院的公司财务荣誉教授及资深副院长。一九五五加入哈佛商学院之前,他曾在加拿大曼尼托巴大学(University of Manitoba)的商业学院执教。最近他曾经在股东总裁管理计划(Owner-President Management Program)中教学,也在其它主管进修学程、商学硕士学程及博士学程任教。 出版物:唐诺森曾写作许多本书,包括《企业组织重整》(Corporate Restructuring)、《管理公司的财富》(Managing Corporate Wealth),以及《高阶主管的决策》(Decision Making at the Top,与杰伊?罗许合着)。
而韦尔奇更是世界经理人的经理人,可以说是王中王。他的管理法则更是被奉为管理者“圣经”如: 集中精力,绝对不妥协的向官僚主义开战。对高级人才只要认为值得,付出绝不吝啬,始终使用最顶尖的业务人才,不惜代价挖到手。只参与行业内最有前景的领域,剥离没有创新空间的部门,任何行业,只把眼光盯住龙头老大。通过数字化使公司更加灵活。态度决定一切。制定跳起来才可能够得到的目标。惩罚一到两次失败,然后就是解雇;庆祝每一次进步,虽然也许离开总目标仍然很远。第一条都是经典,很值的我们学习和借鉴。
从另一方面看一直以来,中国的营销和管理理论都来自于西方,难道西方的营销就全是对的吗?不一定。很多在国际上叱咤风云的跨国企业,进入中国后,仍然沿用其原有方法,结果折戟沉沙,中国市场经常演变成西方企业的滑铁卢。为什么?
中国市场有它自己的运行规律,中国人有着自己的思维习惯和行为方式,那是让很多外国人甚至外国专家都看不懂的。正是因为这样,所以才给了很多中国本土企业以机会,中国企业在与外资公司竞争时,实力和资金都不足,但仍然有一条非常重要的优势就是,中国企业对于中国市场的深入了解,对于中国消费者的深入把握,这是中国本土企业战胜跨国企业的一个法宝。
李东生说:“20年前,中国企业家不看西方管理的书籍,那是无知;20年后,还只看西方管理书籍,那就是无能了。”
中国人文化积淀上的几个万古不变的取向:家族取向,注重家庭伦理;关系取向,注重和谐和相互信赖;权威取向,注重对权威的依赖;舆论取向或面子取向,注重别人对自己的看法,从众心理;漠视精确取向,不擅长于数据,做事喜欢模糊或不精确;人情取向,讲人情,不守纪律;等等
西方人崇尚分权,崇尚精确,所以西方的管理制度讲究规范、明确,层级分明。哪个职位该干什么,一目了然。而且企业讲民主,CEO很少专制的。
但在中国不一样。中国的企业,如果没有一个权威的强势的领导或创始人,这样的企业多半走不长远。专制管理、权威管理在中国反而行得通,不专制还不行。为什么?因为中国人的文化积淀里有“权威崇尚、权威取向”。
同时,中国人比较散漫,不守纪律,不喜欢精确,所以,中国企业要完全照搬西方的绝对规范的管理制度和流程,那肯定是行不通的。很多中国企业采用的都是“中国理念、西方标准”的管理制度,即把西方的管理制度与流程经过中国式的改变之后,保留其中一部分,而加以一部分中国人的东西在里面,这样才能保证在企业内部行得通。
还有,中国企业讲究“人治+法治”的管理方式,很多东西“不明言”,既要照顾制度,又要照顾人情,缺一不可。这些都是中国文化决定了要这么做的。中国有着太多的潜规则,而一定程度上这些潜规则要比正常的规则还要管用。
甚至包括西方非常流行的市场调查,按数据做营销等等习惯,在中国都未必行得通,因为中国人不长于精确,喜欢模糊,倾向于差不多,还有强烈的“直觉取向”,所以中国人做决策,很多都是靠老板“拍脑袋”,有几个企业是完全按照数据来做决策的,如果真那样按数据来决策,效果还不一定好。
这就是“中国式管理”法则。曾仕强先生在《中国式管理》一书中已经做了全面而系统的阐述。
还有“中国式团队”
西方人长于团队,其深层意识里有很强烈的团队观念。中国人则不同,中国人缺乏团体意识,自古以来,中国人就是一盘散沙,看似在一个国家之内,但是却没有真正的团队意识。为什么呢?
因为中国面积太大,加之中国人崇尚家庭本位,社会是由一个个家庭组成的,个人都会为了家庭争取利益,而不会与家庭无关的那些别的个人构成团体,所以团队意识弱。“一个中国人是一条龙,三个中国人是一条虫”,讲的即为此理。
那么,如何才能把中国人拢成一个团队呢?做营销,必须要发挥团队精神嘛。
用利益,把个人的利益与团队的利益结合在一起,并依靠严格的管理制度和考核机制,来强制使之成为一个团队,并配以强势的领导,这样,才可能形成团队。
中国式管理也有不足之处如:一、多是古代哲学管理理论没有细化到现代实际管理。二、缺乏具体的量化标准。
不管是中式管理还是西方式管理,适合的就是有用的管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