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书架 登录注册
重生返城之前 > 重生返城之前最新目录

第49章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不可抗御的原因,域名改为dsyq.org/感谢收藏^_^

收拾好厨房里的狼藉,宁熙拍了拍身上的灰尘,等着闫婶子下工回来后就可以开餐了。

宁熙想着,还好自己回来的早,不然这午饭怕是自己赶不上做了,不过还好,东西一买好她们就赶着脚程回来了,所以这午饭还是给她赶上来做了。

等闫婶子回来的空闲时间里,宁熙回到自己屋里,翻看着前天李彦之他们来看她的时候给她送来的毛|主|席语录。

语录里的那些话,宁熙看着熟悉又陌生,这东西对现的她来说,仿佛是很久远的事情了,不过,这也是很久远的东西了,因为对她来说,那已经是前世的事情了,不是吗?

毛|主|席语录里的这些宁熙早就前世背的滚瓜烂熟,所以宁熙只消翻看翻看就能回忆起来,而且宁熙看的同时发现了一件事情,就是她的记忆力比前世强了许多,而且还有她刚重生回来的时候梦见的事情也深深印刻她的脑海中。

前世的那些记忆,对于宁熙来说,是用来警醒她不要犯识不清的错误,她不想毁了这难得的重活机会,既然上天送她重活一次,还带着前世的记忆,那她不会辜负上天的美意,紧紧记住前世的错误,今生绝对不再重蹈覆辙!

胡天胡地的东想西想,宁熙想到今天寄出的信,她想,不久后父母收到她的信,会有多开心,希望这封信让二老宽宽心,不要担着心放不下来,她不久之后就可以返城回去了。

又想到帮闫婶子给她儿子的信,信封上那个她亲手写下的名字。

闫谨行,这名字取的真好,谨言慎行,男子取这样的名字,不难看出长辈对其期盼,而且她要是没记错的话,闫婶子的女儿名字好像叫做瑾玉吧,瑾玉,美玉也。

看不出这闫家取名字还真的很讲究了,这放古代,那可是大户家的公子小姐所取的名字,前世她没这个心去研究别的事情,不过,看样子闫婶子一家怕也是有故事的吧!

一股想一探究竟的想法升起来,只是,这个念头刚升起来,就给宁熙连根掐死,她没多久就要返城了,没有必要去费心探究他的事情,省得徒惹麻烦。

中午收工后,闫婶子也就回来了,回来后洗了把脸微微收拾了一下就开始她们的午饭。

今天闫婶子回来的时候有哼着东北这边的小曲儿,看样子闫婶子今儿个的心情不错,宁熙想闫婶子怕是想着儿子要回来了,这心情能不好吗?毕竟闫婶子这几年心里头挂念着儿子也是不一天两天的事情了,不过看现这个情况,等闫婶子儿子真的回来了,估计闫婶子到时候怕是连觉都睡不着了,这挂记了这么久,心里头总是悬着念着,怎么都不会放下来。

这种感觉对于宁熙来说,她还真的是感受不到,即使她经历了两世,这之前她都未曾为母过,所以闫婶子这种为儿女牵肠挂肚的心情不是她能体会的出来的。

“宁丫头,今年的收成比去年的好了许多,咱们村支书今儿说咱们今年能分到的口粮比去年来说会多那么一点。”闫婶子边吃边说,语气里透着一丝的盼头,“收成好了这大伙儿的干劲也足了很多,找这个样子来看,明天再干一天就可以把地里的粮食全部收起来,村支书说了,赶着天好,赶紧把麦子晒干了好收进仓里,省得老天爷到时候一变脸,糟蹋的还是粮食。”

粮食能多分点,等儿子回来后她就可以给儿子做家里的那些好吃的,儿子这么久没有回来家里过,家里的这个味儿肯定是想了!

“这可是好啊!”宁熙也说道,她来这里插队这三年的时间里,这么努力挣工分也还不是为了能分到自己手里的口粮能多点,现粮食紧巴巴的,大家都是省着吃喝,哪里可能会想到没几年分田到户的政策一下来时,大家能吃上饱饭,而且手里的粮食也会有剩余的,这事再怎么想也还是要过上好几年的时间呢,目前她还是想办法多弄点工分才对,就算吃不了那么多,等她返城的时候也可以把这工分换成钱,“大伙儿肯定是高兴着呢,明儿个也能下地干活了,趁着这个时候也多挣点工分去。”

“这样也好,趁着这个时候多挣几个工分,一个小姑娘家家的外头也不容易,大老远的从城里跑到这下乡来受这个罪。”闫婶子看着宁熙一个小姑娘这么辛苦,这心里头多少是不舍,可她怎么不舍,怎么心疼,这个只是靠力气吃饭的时期,她一个女家的,能顾得上自己有的吃就很不错了,虽说自己儿子隔三差五的把自己的那点工资寄回来给自己,可这也没多少,再加上儿子现年龄大了,要娶个媳妇回家,没钱怎么能成事啊?而且就算是娶着了媳妇回来,媳妇要吃饭,以后家里头添了孩子,孩子也要吃饭,这哪一样不都是要花钱的,虽然是儿子寄回来给自己的,可她现又还没到七老八十的动不了的时候,怎么可能去用自己儿子的钱了?

所以,她能帮上宁丫头的还真的是少,这农村里面,很多事情都还得让宁丫头靠自己的双手去挣回来。

“婶子,年轻呢,年轻就有的是力气使,啊,不用老是为操心。”闫婶子的关心让宁熙觉得很窝心,经历过两世生死,宁熙自然是知道自足为何意,毕竟她跟闫婶子无亲无故的,能帮得她这么多就已经是很不错了,哪里还能去过分的要求家闫婶子吗?

而且家闫婶子孤儿寡母的也不容易,自己这里三年的时间里面从闫婶子这里得到的帮助也已经够多了,再去麻烦闫婶子,她怎么可能好意思呢?

宁熙想,当初她刚下乡的时候,要不是有这些好心的帮自己的话,估计自己怕是很难度过最开始,也是最艰苦的时候。

“一个小姑娘家家的,还是好好养着才是,劳累狠了,现是没觉得,等到了婶子这个年纪的时候就有的苦头吃了,别不相信,婶子是过来,比清楚着呢,别不听老言,吃亏的时候有受的。”瞪了一眼还想狡辩的宁熙,闫婶子狠狠的告诫道。

早年的时候,闫婶子为了养大自己的一双儿女,那可是吃了不少的苦头,两孩子都长身体,为了不让闫婶子过于劳累,宁可饿着肚子也不愿意多吃一点,这事给闫婶子发现后,两个孩子给狠狠地骂了一顿后,娘仨最后是抱一起哭了好大一场;等过了几年后,闫婶子的儿子为了不给母亲添加重担,当时队上只有两个当兵的名额,闫婶子的儿子为了得到其中一个名额,自己偷偷的找上了他父亲生前的朋友帮忙,最后如愿地去了部队,走的时候都是偷偷地走的,没有告诉闫婶子,当时闫婶子差点没哭昏过去。

这儿子走了去当兵,女儿养身边也养了几年后,也跟着出嫁了,出嫁的时候,闫婶子把家里的东西分了一半给女儿,自己给儿子留了一半,就这样的,日子也就过来了。

俗话说,这寡妇门前是非多,闫婶子年轻的时候长的也俊,家里的男也去的早,要不是闫婶子靠着一份泼辣劲,怕是给欺上门了,最后还是村长支书帮忙才过来了,所以闫婶子对这些帮过她的也是心存了感激。

“嗯,以后会多注意的,婶子自己也要多注意身体才是。”闫婶子的事情她怎么可能不知道,别看着闫婶子有一股子的泼辣劲头,这农村里头要是没这股子泼辣劲,还真的撑不起这个家来呢。

所以,宁熙的心里,闫婶子是个很值得她尊敬的女,母亲。

“咱们赶紧吃饭,明天没假给歇了,趁着今天养好精神,明天下地才有力气干活。”闫婶子说完后又交代了宁熙一事小事儿,二这才安静地把午饭吃完。

宁熙心里头想着,明天下地了,那就明天把李彦之给她的那本毛|主|席语录还给他们,既然自己都看的差不多了,也就不去耽误别的学习了。

拉练回来后,闫谨行的假期也要开始了。

把工作交接完后,闫谨行回到寝室开始动手收拾起来回家的行李。

平日里他部队里面,东西基本上都是部队里发的,加上他一个大男东西也不多,所以闫谨行收拾了好一会儿才发现,原来自己也没有什么东西好收拾的,最后他只是稍稍收拾一两件换洗的衣服就算是收拾好了。

闫谨行的行礼这才刚收拾的差不多,他们的顾团长提着一袋子的东西来他的寝室找他了。

“谨行啊,忙着呢?”顾团长走进闫谨行的寝室,顺口问道。

“没呢,这刚收拾完,团长,坐。”闫谨行给顾团长倒上一杯水,递到顾团长的面前。

顾团长做好后,接过闫谨行递过来的水杯,“该收拾的都带上了吧!”

“也没什么好收拾的,就带了几件换洗的衣服而已。”闫谨行说道。

“那行,厚实的衣服带了没有,家乡那地方现已经下了好几场雪了。”自己手底下的爱将,当然是要多多关心才是,毕竟部队里,身体才是革命的本钱。

“带了,谢谢团长关心。”只要顾团长不跟闫谨行提找对象这事情,其实闫谨行他面前还挺好说话的。

“那就好,这些年回去的时候也少,也是该回家看看家里的母亲了。”顾团长放下手里的杯子,指着自己提来的那一袋子东西说道:“这是嫂子给大妈准备的,这些就当做是跟嫂子的心意,感谢大妈对们工作的支持。”

闫谨行的假期是顾团长亲手安排的,顾团长自然是知道闫谨行要回家探亲了,所以他媳妇准备了一些营养品让他带过来给闫谨行,让他带回去给闫婶子。

“团长,这怎么能行,怎么能让跟嫂子破费呢。”闫谨行拒绝道,他不喜欢去占别便宜,谁都不行。

“这又不是给的,推辞个什么,再说了,大妈这些年一个乡下,这些营养品拿回去给大妈补补身体。”顾团长哪里容得了闫谨行拒绝,板着脸训道。

这说道自己亲娘,闫谨行也不好再做推辞了,这毕竟是家顾团长的好意,所以闫谨行只得收下了。

一切收拾好了,到了出发的那天,闫谨行把包往身上一背,东西一提,踏上了回家探亲的路途。

这个时候的火车最高级的还是绿皮车,这个时候坐车的不多,闫谨行很快找到了位子坐好后,由着火车慢慢地拉着自己往家乡驶去。

@@@@@

这个时候的东北早已经是白雪霭霭,大地已经是给披上了一层白雪,犹如整匹雪缎覆盖天地之间。

村子里的都已经开始猫冬,整个村子里是一片宁静。

可这个时候,突来的一个消息打破了整个宁静,那就是知青返城的通知正式下达到每个村的生产队,而且这次的返城名额也确实了下来,还是跟前世一样,只有五个名额,而整个村里有六个知青,那就意味着六个知青里面,只有五个能返城回家,还有一个将会继续留村里。

为了返城一事,知青们早早地开始活动了一番,等确定返城的名额个数后,各种的关系也到了位,结果毫无悬念的,除了赵秋华,五个都拿到了返城的名额,这个结果让拿到名额的知青的心里都沸腾了。

他们盼了这么久,终于是盼到了。

大家都很高兴,他们都因为拿到了返城名额而留下了欣喜的泪水。

“终于能回家了,终于能回家了!”汪洋眼角还含着泪大声的呐喊,借以宣泄心中压抑已久的苦闷。

四年的时间啊,他终于是看到了光明。

谁不想家啊,是都会想,他连着做梦都忘记不了家。

陈煜还有温学军不约而同的上前抱住汪洋,二脸上的表情跟汪洋的如出一辙,眼睛通红。

这是每个下乡知青都想得到的结果,没有那个知青愿意把自己的一生挥霍农村里,他们有抱负,有理想,他们不愿意就这样碌碌无为的过完一生。

喜悦包裹着他们,不过这并不包括赵秋华。

没有她!返城的五个名额中居然会没有自己的名字!

赵秋华的一颗心此时已经是完全给冰冻了起来,她没有想到她费了不少的心血都没有把这返城的名额弄到手,这个结果不是她要的,不是!!!

看着眼前兴奋的找不着边的五,赵秋华的眼中染上了一丝恶毒,还有一抹强烈的恨意。

男知青们得了返城名额赵秋华心里头没有那么恨,反而是宁熙能得到返城名额这事情让她万分的嫉妒。

凭什么宁熙能得到返城的机会,而她确是费尽了心思都没有得到,这太不公平了!肯定是宁熙抢了属于她的机会,肯定是!

赵秋华心里的怨恨愈发的深了起来,他们的欢笑此时对她来说,那是种深深的讽刺,赵秋华有种快疯了的感觉。

不想再看他们的欢笑,赵秋华愤愤然的甩身离开,离开的时候脑子里快速地转动着。

她得好好想个法子,怎么才能弄到返城的机会!

赵秋华的离开一时间也只有宁熙一注意到了,而赵秋华眼中的情绪一点都没有逃过宁熙的眼睛,尤其是那抹恨意。

只是赵秋华眼里的那抹恨意让宁熙楞了一下,尔后微微眯了眯眼,她一直以来都是认为赵秋华对她有点小意见而已,却是没有想到赵秋华会对自己有这么深的恨意,这其中到底是什么原因居然让赵秋华对自己有这么大的成见,甚至今天演变成了恨意。

重生回来,宁熙对任何事情都会往深处想,而赵秋华的恨意自是放了心上,同时根据前世的记忆,再没多久李彦之就会把自己的返城名额给赵秋华,赵秋华代替了李彦之返城。

前世李彦之的这个决定毁了他一生,今生她不能让李彦之毁了自己,她要李彦之做下决定前阻止李彦之做下自毁一生的决定,不是因为别的,而是因为赵秋华她不配!

只是宁熙没有想到的是,她阻止了李彦之的悲剧发生,却是弄得差点儿自己失去名额回不了城。

@@@@

能返城回家,这消息对于任何一个知青来说,无疑是上天给他们打开了一扇明窗,一扇能看得到希望的明窗。

知青返城一事弄得整个村子都沸沸扬扬的,自然闫婶子也知道了。

闫婶子为宁熙高兴的同时心里也不由感叹,终究是留不住这孩子啊!真的是好可惜!

其实闫婶子也知道,他们知青都不愿意农村里嫁或者是娶妻,都是因为一旦农村里结了婚,那就是返城一点希望都没有了,因为一旦结婚,就失去了返城的资格。

这都是城里来的娃儿,哪里愿意留农村里吃苦受罪,这一留,那可就是一辈子了。

算了,就当他们家谨行没这个福气好了。

闫婶子这心中有两股子情绪冲击着,一喜一悲的感觉还真是不好受。

北方的夜晚来的早,所以很早天就黑了起来,吃过晚饭后,要去睡觉的话也还早,所以宁熙窝闫婶子的屋里看书。

昏黄的灯泡下面,宁熙只能勉强看清楚上面写的字,不过这也算是好了,村里别的家中,这灯有的只能勉强看清楚是动作。

闫婶子做给儿子的鞋子也做的差不多了,敲敲梆子再弄紧点,就可以完工了。

一时间,屋里头很宁静。

许是宁熙看的累了,就跟着闫婶子聊起天来。

“婶子,这鞋子做的又好又快。”闫婶子做的鞋子很好穿,宁熙插队是时候也有跟着闫婶子学了一些,只是这手艺没有闫婶子那么好而已。

“宁丫头,等婶子做完这双后,婶子给做一双新的。”闫婶子算着宁熙村里的留下的时间也没多少了,等一开春,宁熙就要踏上返城的路途了。

给这宁熙做鞋子,也给宁熙有个念的。

“婶子,不用了,这做鞋子太伤眼了,可是舍不得。”宁熙重生回来这么久,闫婶子的心思多少能猜到一些,只是闫婶子的愿望是无能为力而已。

“没事,俺们这冬天,啥都不多,就时间多,趁着现还没到年关,婶子就给做好,除非啊,丫头嫌弃婶子做的鞋子没有们城里的好看。”闫婶子虽然没念过书,也不识字,但是心里通透,她知道宁熙明白自己的心思,也明白宁熙的无能为力。

这啊,有缘无缘,这都是得看造化啊!

闫婶子的脾气宁熙早就是领教过了,也就没有再做多的推辞,“婶子,那就麻烦了。”不想把气氛弄得很沉重,宁熙接着说道:“婶子,明天要上镇子上买点东西,有什么要带的啊。”

“家里的东西都还有,也没有什么要带的。”闫婶子说道,“明天上镇上的时候多注意点,别给滑着摔着了。”

“诶,会的。”

@@@@@

兜兜转转地,闫谨行下了县里到镇里的班车,这个时候已经是中午的时候了。

闫谨行下车的时候因为天冷绷紧了身上的肌肉,他南方呆久了,回到北方这边,这一时间还有些难以适应北方的气候。

提着顾团体给的东西,背着自己的包,闫谨行踏上了那条从镇上通往村里的道路。

随着时间的推移,走沙沙作响的雪地里,闫谨行离村子是越走越近,心里头不由地升起一股异样的感觉,这恐怕就是所谓的近乡情怯吧!

记忆里熟悉的地方此时已经是披上了一层白雪,闫谨行边走边看着,不时地走到旁边去看了看自己以前所到过的地方。

宁熙到镇子上给家里的电报打了,也把要买的东西也买上了,镇上吃了点东西暖了暖身子,也踏上了回村的路。

也许是心情好,宁熙走路是一走一跳的,现这个样子的宁熙,才是外表跟灵魂一致的宁熙。

十八岁的少女,不应该总是有着五十多岁的深沉,她何不趁着年轻的时候,好好再次享受下她的青春呢?

这不,宁熙甩着手,跟走正步一样,一踏一踏地往前走,嘴里头还唱到:“八月十五月儿明呀,爷爷为打月饼呀,月饼圆圆甜又香啊,一块月饼一片情啊……”

专心致志走路的宁熙没有发现路边不远的树后面还有一个,唱着小调直接回了村里。

闫谨行正好从他小时候经常去的土堆上那边回来,这还没有走到大路上的时候就听见有唱着打月饼的歌曲,只见一个十七八岁的小姑娘一踏一踏地唱着歌往村里走去。

小姑娘的小脸因为天冷而变的红彤彤的,这让闫谨行想到了秋天树枝上高挂的苹果,红红润润的,的想法。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