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书架 登录注册
哥背你去打江山 > 哥背你去打江山最新目录

第47章 媳妇丢了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不可抗御的原因,域名改为dsyq.org/感谢收藏^_^

蔚光廷命令特战连连长邵家虎立即集合特战连剩下的成员,做好出发准备。除去已经先批派出去的一百特战队员,如今还剩下二余百人。剩下的六名青壮年乞丐兄弟赵愣子,王老狗,刘铁汉,王虎子,张奎,韩歪嘴也都齐了。他没告诉夏学端,当此心急火燎之际,他怕夏老头再婆婆妈妈的拦阻他。

“弟兄们,那李自成的叛军围攻开封已经历时五月,经过我昨夜掐指一算,这场旷日持久的战事,将在九月十五日见出分晓。当然,这是一次没有赢家的战争。九月十四日李自成将掘开黄河大堤,开封几十万百姓将遭受灭顶之灾!当然了,凭我们这点微薄的力量,不能阻止李自成掘河,但是,我们也要义无反顾的去拼一场,让天下百姓看看,谁是他们的救命之师,让那些叛匪们看看,大明到底有没有真正的金戈铁旅!”

一翻演说动员感动得蔚总自己又义愤填膺!

可底下的人大都不怎么感动,这总司令胡说八道呢吧。李自成要挖黄河这事你也能算准?还精确到九月十四日,除非李自成又贱又二,把这事先告诉了你。再说救你丈母娘小舅子,又上纲上线成了杀敌救民。有点太虚了吧。有事就直说呗,这些哥们早把身家性命交给了你,又怎么会不去拼命?

部队整装待发,忽然一个号兵气喘吁吁飞奔而来。

“总司令——总司令——回来啦!”

蔚光廷一瞪眼叱道:“我还没走呢,怎么就回来啦?你胡乱喊什么?”

号兵上气不接下气:“全回来了,几位长官,还有咱们分两拔派出去的兄弟,都回来啦9有那个钦差王大人,总之所有的人都一起回来了。”

蔚光廷心中一喜。

“快,快去州衙大堂,我要在那里为他们接风庆功9有,赶紧去叫珍娥也去!”

此时珍娥正在居室内整理她随身携带的东西。一听说都回来了,也心急火燎的向州衙跑来。

果然不一会功夫,几名乞丐兄弟陆陆续续进了州衙大堂。奇怪的是每个人都沮丧着面孔。最夸张的是郑大牛,两眼呆滞,失魂落魄,竟靠着两个人扶着才进了屋来。

“郑大牛怎么了?受伤了吗?”蔚光廷吓了一跳。

郑大牛噗通趴在了地下,用力拿头向地砖上敲去。半天才说出话来。

“老大,给我作主啊!”

“有话说,有屁放!”蔚光廷看不得他的窝囊样。

“我,我把翠娥给丢了!”

“怎么回事?连个女人你们也保护不了吗?”蔚光廷很生气。

众乞丐低头不语。

“我弟弟和阿娘可找到了吗?”珍娥急忙问。

野猫子有气无力的说:“珍姑姑,对不起,我们一直找不到,后来才听说他们,他们让李自成给抓去了。”

珍娥一听,身子一软,立时晕了过去。蔚光廷急忙抱在怀里,又掐人中,又椅,半天珍娥才悠悠睁开眼睛。直直的望了他半天,才哭出声来。蔚光廷心乱之际也不知如何哄她,只是紧紧的抱着。

“到底怎么回事?说!”

野猫子说:“我们第四天就赶到了珍姑姑家,可是他们娘俩已经不在那里,我们又听说被李自成给抓走了。于是就一直寻找时机进闯军大营寻找救人。后来我们终于混进闯军大营,可是李自成那叛军的大营实在是太多了,开封城四周几十里一座挨着一座,我们刚探了两座营,就被识破了,拼死跑了出来。我们进营之前将翠娘藏在一个没人的小庄子里,等我们再去找她,早没了人影。就怪郑大牛,我们都要他留下陪着翠娘,他偏要和我们一起去。”

蔚光廷又问周矮子:“你们到了之后,又是怎么会合在一起的?”

周矮子禀报说:“我们找他们却也没费什么劲,当时闯军已经注意到了他们这些人,把他们当成来越货的山匪,正派人四处搜寻追杀他们。找到他们后,我们合在一处,又与闯军打了几次,后来实在没有再次闯营寻人的机会,这才不得不回来。我们没能救出人来,心中有愧啊,请老大重重罚我们吧。”

此时夏学端也已经到了大堂,他想了想问道:“你们又是怎么遇到钦差王恩大人的?”

短尾猴道:“那王大人是我们回来路上,今天早晨在宿州与河南交界左近遇到的。”

蔚光廷觉得蹊跷,命令道:“快去请王大人到这里来,快去!”

还没等有人出去叫,一个号兵慌慌张张跑了进来。

“报告总司令,不好了。”

“说!”

“那,那,钦差大人王恩……”

这位号兵有点大舌头,一紧张还有点结巴。

“把舌头捋直了,要不就割下来喂狗!”

“他上吊了!”最后这半句果然舌头直了。

蔚光廷手一挥:“死了好,死了省心!”

“他,他,他没死,又,又,又救过来了!”

说完号兵急忙把嘴闭得严严的。畏畏的看着蔚光廷。

蔚光廷这个气呀。

这王恩又遇到了什么事想不开?他与这些人一起回来的,难道也是因为珍娥阿娘和弟弟的事?还是因为翠娘?这都哪跟哪啊?乱套了,乱套了。

蔚光廷一挥手,将所有人都赶到外面去,独留下夏学端自己。

夏学端说:“公子别性急,事情总会有个眉目,咱别在这大堂上当着众人的面吵嚷了,不如去你府上,静下心来,细细琢磨琢磨这些事情。”

夏学端在蔚光廷的心目中一直当他是一位长者。做为一个二十多岁的青年,在某种程度上讲还是个大孩子。就是在那三百年多年后的太平盛世,许多厌倦于职场奔忙的青年往往在遇到挫折亦或心情不顺之时,还会回到父亲那里诉诉苦,寻求些安慰。何况如今他孤身一人无亲无靠打拼在烽烟滚滚的明末乱世。自从夏老头递给他那个馊馒头,自从夏老头为珍娥把脉医好了她的病,蔚光廷便把他视为知已,视为精神上的一种依靠。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