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可抗御的原因,域名改为dsyq.org/感谢收藏^_^
奴仆间也是有竞争和汰留机制的,相比李家大院里其他年轻奴婢,这些位被选为贴身丫鬟的,相比更多行使劳役的仆人要幸运得多。
因为容貌和脾性被选拔上本是个好活计,但一旦被认定不称职,就会毫不容情的被取而代之,汰劣留良的择选标准是没有情面可讲的。
“我和其他家族主人有很大不同,绝不会因为你这个原因,让你们丢失了饭碗!放心吧,只要不给我添乱子,等到你们各自有了感情归属之前,我不会再叫其他人替代你们!”
尽管李之竭力表现出了语重心长的语气,显然她们依旧忐忑不安,尤其“感情归属”一词更令她们感到迷惑。
看来具体的劝慰工作,要留给清绮郡主了,由她来吩咐萍儿、翠儿代之阐解显然更合适一些。
反观这两人就远比四女幸运得多,她们二人在清绮郡主面前就从容自然很多,显示出自家女主人的待遇极高了。
她们不论哪一世家的从属,也仅是主人的财物,当然依然能被任意买卖、转让或被更有权势者夺走,完全不能掌握自己的命运。
他的心里也在暗暗发誓,没有能力解决更多人,但自己身边的丫鬟们,总要日后想办法毁掉卖身契约,给找个相对安定的人家嫁了,也算是有个好归处了。
无奈自己此时心内所想,却招不来四女的就此宽心,虽然她们自买入就受过善于揣摩主人的心意去理解的相关训练,但像李之这样两世为人的奸猾,怎能会被人轻易堪透心思?
好说歹说,在付出了好几包几上摆设的精致点心、蜜饯后,终于打发走了心理上还属于孩子的侍女们。
李之精疲力尽的倚在宽大的藤椅上想着事情,却不知不觉间就昏睡了过去,再次睁看眼睛,是因为翠儿姑娘的到来。
感觉到自己身上铺就的厚厚羊绒毯子,以及被捏疼余韵残留的鼻子,眼望表情里有几分得意的翠儿,就听她百灵鸟般清澈的嗓音絮叨着:“是我家主人的意思,说是若看到你三次不被吵醒,就要捏着蓄爷的鼻子,将你捣鼓醒了!”
想是这个小丫头平日里见到过的真正贵族多了去了,对他这个县级以下,而且不具备实权的乡镇干部颇有些不知畏惧。
一旁夏舒神色相当紧张的解释道:“翠儿姐说是郡主的命令,我也不敢阻拦!”
李之摆手乐道:“没有关系,她不叫醒我,还真的可能误了大事!翠儿姑娘,你家郡主呢,怎么不一大早主动前来给我请安?”
没想到这个翠儿很不经逗,尽管语气依旧恭顺,但眼神里已经显露出怒意了:“回蓄爷,我们家主人每逢初一十五早上晨起,必需整衣扶戴后背诵临淮郡王府铭文定律,接下来的相关礼俗也都有严格的要求和规范,每到这时候,便是郡王大人,也打扰不得的。”
她话里的意思,是在告诫他莫要高看了自己身份,就是郡王本人都不能指使得了此时的郡主,你又有什么资格?
李之不在意她的冒犯之嫌,反而哈哈大乐,“早知千百年来,临淮郡王府这些有章有节的作法,不只使自己家族受益匪浅,而且在周边四乡五邻的家族中广为效仿延续至今。今日里听闻果然显示了这个大家族的源远流长,才会有周边人家四季香火不断。我尊重你们家族的风俗习惯,那就等我清洗罢了就前去请见!”
实际上他内心也很是敬佩临淮郡王府,为了上承祖宗美德,下传子孙孝贤,他们的人生礼俗也得以世代相传至今,不是没有道理的。
后人遵守古训,耕读传家,书香相继,表达念根怀祖之心的同时,也显示了这个名门望族有别于普通百姓家庭的独特的人生礼俗。
这正是后世人等所欠缺的最珍贵传承遗产,他已经在想,是不是将这种一整套程序和各种仪式,嫁接到自己的奉邬县李家来。
简单洗漱后,婉言谢绝了摆在桌面上的早点,径直去往被清绮郡主强行霸占的卧房。
见到了李之,小郡主脸上撇过一抹羞红,“和我一起进餐来了?”
“我今日早上突发奇想,想着去外面的街店之内品尝些正宗当地口味,也顺便听些乡间俚语!”
这里是奉邬县的县城偏域地,已经是相当远离长安城繁华的远郊了。
但院外不足一里地外,是当地每逢初一十五的墟市,也就是一直延续了几千年的乡村集市。
这一类集市起源于史前时期,用以商品的聚集交易,交易的商品,也不过是些饱腹之物,还有猎获之后剩余的兽皮、兽骨之类。
那时的集市,不过是一种简单的物物交换,完全是出于生活的需求。商品的交易,预示着人类文明的进步。
随着人类生活用品的丰厚,能够自产自销,后来的集市发展到宗教节庆、纪念集会等,附带民间娱乐活动。
唐朝前期,各种集市在城镇大量涌现,乡村集市在各地广泛兴起和持续发展,对小农家庭的生产和生活产生了多方面的影响,从而改变了农村集市贸易零散、孤立的状况。
真正的集市,还是以商品交易为主,在一些经济不很发达而交通运输又较困难的地区,仍保留定期的集市式商品交易,交易的商品一般为日常易耗用品和当地土特产品等等,以便服务于集市附近的乡村居民。
大唐陕西的乡村,多高低不平的山凹,道路崎岖,村庄零落,在紧靠公路的一些高低不平的地段里,既没有人去盖上房屋,也没有人种上庄稼、树木,就这样空空地闲置着。
坑洼不平的地面,已被踩踏得十分结实,一看就是经了无数岁月和人迹共同夯实过的样子。
在这里,能够看到一些用石板石块搭成的石凳石台,参差不齐地摆成几排,像要召开一个与之有关的会议,只是大多时候,它们面对的都是沉寂的时光。
这些石凳石台也不像李之前世曾经用过的工艺石器,被人工打磨的顺滑照人,而是就地取材用当地的石板石块交错垒起,达到能够坐在上面喝茶聊天,能够将货物摆在上面供人挑选的目的而已。
仍然不失为乡村里的石凳、石桌们,保持着山里石材的原貌,没有任何人工雕琢的痕迹,在这里,它们不需要像艺术品一样打磨得那么精巧、细致。
这些哑默的石凳石桌,待在这个空地上很久了,每过固定的半月时间后,便约定成俗地有来自四面八方的人向它们汇集,有的担着新鲜的蔬菜,有的拖着装满果实的板车,有的用三轮车载来各种花色的布匹。
显然李之的提议也引起了郡主的兴趣大起,小时候她没少跟着他参与这样的墟市,当地的俗话称之为赶集亦或是赶墟。
这也是她小时候每每被家里接了回长安城后最惦记的热闹场景,等到她逐渐大了后,就会每到初一十五的当天,尽可能的偷跑过来,叫上李之带着她游东逛西,在密织的人群里钻来钻去。
自从他西行之后,她就少来这里了,因为李之的返回来,她才时隔两年,再一次久居在临淮郡王府别院里,只是因为奉邬县李家蓄爷丧事缠身,她可能早已忘了小时候的赶集场景。
今日里猛然间听到提起,自然会雀跃不已,在此之前,或许她很是期待两人定情后的首次早餐,但共同的儿时记忆,显然比这一顿早餐更觉温馨,更引她犹记忆如。
李之想着去给杨高澹道声早安,清绮郡主已是乐着回应:“杨叔对于昨晚被你灌醉很是自责,今天一大早就赶回了别院,他老人家的心思远比你我要细腻得多!”
“这样也好,有他早些回去知会一声,你就可以多和我呆一会儿了!”
“我已经托他帮我找些纺织工人,想必下午就能赶到,今日至多和你待到午饭后。”
“那也不错了,等晚饭我再差人通知你!”
“怎么?一天的时间也不舍得离开?我可记得小时候,你一到饭食就赶我走呢。”
“哪年的老皇历了!你身架又是那么高,每次光临我家,都要几十口子人伺候着,那时候你不是也讨厌兴师动众么?”
说起了小时候,清绮郡主的嘴巴就碎念不停,他也只好搜肠刮肚般强记起儿时记忆,不是对前身李之的记忆接收不全面,而是内心在下意识的回避更多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