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书架 登录注册
超能废柴团 > 超能废柴团最新目录

第八章 古籍之术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不可抗御的原因,域名改为dsyq.org/感谢收藏^_^

百无聊赖的度过一下午,好不容易等到崔清水下班回家。

“不错啊,下班挺准时的”宁远看看表,才六点十五分。

“董老板也不知去了哪,她安排我整理那些文件之后便换了衣服出门了,一直也没回来过,我只能自己下班了。”崔清水说。

“你不会整理了一天的文件吧?”宁远好奇。

“是啊,离职的那位姑娘已经整理了一小部分,她告诉我只需把剩下的在一个礼拜之内整理完就可以了。不过这些蓄儿,我一下午便搞定了。”崔清水似乎对自己的工作能力很满意,略显得意的说。

“啊?就整理文件这么简单?”说完这话宁远又觉不妥,连忙补充道:“不过~再小的事情都有着自己的价值,所以你要加油好好干~”他是真怕崔清水嫌这份工作无聊,又得拉着自己去找新的。

“嗯,我倒觉得这份工作挺有意思的”不想崔清水眨巴着眼睛说,“今天整理资料发现董老板原来这么有实力,她帮助过的人还真是数不胜数,我们玄近派跟她比起来简直差远了!哎……”

宁远好奇问道:“什么意思?玄近派不全是能人异士吗?怎么还比不过一个……一个依琳小姐?”他本想说“一个丑女人”但发现崔清水一口一个董老板的叫着,而且似乎很佩服那董依琳,所以便临时改口道。

“玄近派是由我的祖父创建的,他老人家定下的规章制度极其严格:每五年才会有一次考核,成功通过考核之人才可以毕业离开村子,也只这些人才可以利用所学去帮助别人。所以说,学好硬技才有资格助人为乐,将玄学用在普通生活中是玄近派最终的追求目标。可万万没想到,我们董老板年纪轻轻、仅凭一己之力就已实现了我们诸多的目标,还真是玄近派学习的榜样……”

“别光顾着夸她了,话说回来,她给你开多少工资?”

“每月两千”崔清水伸出两根手指比划着。

“什么?两千?”宁远此时终于明白那个丑女人为何不计前嫌录用她了!每个月两千的苦力上哪找去?这年头,端个盘子也不止两千啊!

“其实我觉得差不多了,你看我会的又不多,只能干些整理资料之类的活儿,这些活随便找个小姑娘也都能干。”

宁远无奈:“你会的还不多啊?你那些借气取物、障眼法之类的,随随便便拿出来秀一秀,就能够登上新闻头条!”

“可是我还没有毕业,很多法术是禁用的。再说这些小伎俩也只能唬唬人,没有什么实质用处。”崔清水谦虚的说。

“可这董依琳给你的工资,真的很少啊!”宁远是真心替他打抱不平。

“人家董老板没有瞧不上我,这就已经不错了。古语有云:‘贪如火,不扑则燎原’,我父亲也说过:贪心会…....”

“行了行了,怎么总是你父亲说、你父亲说的,也不嫌烦?”宁远无语的打断他。

却见崔清水眼神哀伤,那双好看的丹凤眼似乎要从眉间耷拉下来了,一脸楚楚可怜样儿,半晌,听他哀叹一声道:“唉,我多希望再听父亲跟我说说话,就算是那些枯燥的大道理也好啊,可惜再也听不到了…...”

宁远一看提起了他的伤心事,便也不敢多说什么。崔清水倒像是开启了情绪开关,所有的心事一涌而出。

看来这段时间发生的事情,早已压得他喘不过气了。那就借此机会让他一吐为快也好,既可以填平我的好奇心,也可以帮他的情绪找个出口。这么想来,宁远便坐到沙发上耐心的听崔清水讲起了故事。

原来这崔清水祖籍原本是重庆,只因后来遇到的一件事,才举家搬迁至甘肃。这就要说到北宋时期,发生在崔家老祖宗崔七身上的事情了。

北宋乾德四年,以弹棉絮为生的崔七在送货的路上,偶遇了一对行乞母女,见那小女孩也就七八岁的模样,奄奄一息的依偎在即将冻死的母亲身上哭泣着,心性善良的崔七于心不忍,于是将本做好要拿给客户的棉絮送给了这对母女,并将自己随身带着的干粮分给了她们。

崔七这一举动正好被一个骑着毛驴的老汉看在了眼里,老汉被眼前的一幕所感动,他立即下驴走上前去倾囊救济,并为乞妇施药治病。

崔七见这对母女有了救济,便转身打算离去,就在这时,施药救病的老汉却喊住了他。老汉表示崔七此番善举感天动地,崔七并不以为然的回到“此乃小事,见者当应为之”。也正是这句朴实的话语加善良的言行,崔家从此大翻身,过上了好日子。

原来这位骑着毛驴的老汉,正是张果,也就是那八仙之一的张果老!

张果老被崔七的言行所感动,拿出拐杖就地将所见所闻写于一块大石柱上,歌颂老汉功德,以此告诫乡里,要学习老汉的善举。在离开时张果老对老汉说,你做手艺太清苦了,我要给你子孙一座金山,要让你的子孙用这座金山普济乡里带动一方人。以后你的子孙中有用多个金字命名的人,更能大富大贵,但记住,不要刻意而为。

崔七虽然没有大富大贵,但也从此过上了衣食无忧的幸福生活,而且他还带领着乡邻走上了小康生活。

说巧也巧,崔七有个小儿子叫崔明远,游学四方的他从父亲来信中得知了这件事,于是便来到了张果老的故乡——甘肃两当县,当上了两当邑书吏。为了感神惠乡里,崔明远特赴京请命,率众修建了“登真洞”,这便是后来我们所见的张果修真处“登真洞”的来历。

后来据说崔家还真出现了一位名字叫“崔鑫”的大富豪后代。

宁远还真没想到,这崔家与传说中的神仙张果老有这么一腿。他将信将疑的在网上百度“张果老”发现还真有这样一段故事传说。而且据考证,重庆江津石笋山下,的确有个叫“四方碑”的地名存在。

宁远咋咋舌,好奇问:“那这么说来,你家这些玄学之术,都是由张果老传授?”

“也可以这么说,”崔清水道:“我父亲跟我讲,据说崔家祖先崔明远在修葺登真洞时,于一堆乱石中捡到了一本书籍,也就是这本书籍将我们崔家带入了这个新的世界。冥冥之中自有天意,我父亲说这应该就是张果老的额外赐福。”

“按这个说法,你家不应该是在甘肃两当吗?怎么你又说自己出生在甘肃天水呢?”

崔清水接着娓娓道来:“自此,崔明远及其后代便一直生活于甘肃两当县,得益于这本古籍,我们崔家很快就成为当地有名的“阴阳先生”世家,为人推算祸福吉凶,解除一些疑难杂症,世代传承,受人尊重。

直到1966年文化大革命爆发,在“破四旧”运动中,“阴阳先生”这种封建迷信的职业被各种打压,无奈之下,崔家再次举家搬迁,这才来到天水市甘谷县,藏身于偏僻的大卜村。直到近代,我的祖爷爷创建了玄近派,再次将古籍之术流传了下来。”

听他讲了这么多,宁远忍不住一阵感慨:原来执着于学术研究之人,都是伟大的,不仅需要足够的毅力,更需要打破外界阻碍的勇气和执着!

不过,他依然困惑的是:崔清水为何会千里还魂到李佼人身上,这两个看似八杆子打不着的人,到底是因为什么联系在了一起?而他又是怎么被人害死的?.…..

宁远仿佛有种直觉,这些谜团冥冥中跟自己也有着什么关联,似乎有一种力量在指引着他,急切的想要揭开谜底。

正想将内心的疑惑和盘托出,就听见一阵急促的敲门声和一个女子高调的喊叫声:“宁远,快开门!”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