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书架 登录注册
汉起 > 汉起最新目录

第498章 致百姓官吏将士书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不可抗御的原因,域名改为dsyq.org/感谢收藏^_^

在加强远方联系的同时,董卓计划开展几次大规模军事行动,击垮面前的盟军。

然而,朝堂上不同意、扯后腿的居多。

尚书郑泰表示,董丞相出自于关西,打了数十年仗,善于军事。而袁绍、袁术是公卿子弟,张邈乃好好先生,孔伷清谈之士,都没有军事经验、军事才干。而且关东诸将仓促聚集,乌合之众,相互距离较远,谁也不服谁,指挥混乱。关东百姓承平日久,民不习战,远不是关西的对手。

董卓又欲迁都长安:“谚语云‘东头一个汉,西头一个汉’。高祖都关中,十有一世,光武宫雒阳,亦十一世。根据谶纬i,应该迁回长安,以符合天人感应之规律。”

杨彪认为帝国中枢在雒阳时间已经很长了,雒阳百姓安乐,设施齐备,且又诸位皇帝之陵园,如果迁都,百姓必然不愿意跟随。而且迁都容易,安定下来却很难,中枢必将失去威望和对州郡的控制。

太尉黄琼亦带头坚决反对,只有司空荀爽、王允等少数几人赞成。

董卓还欲河南尹朱俊做太仆,以副将身份随同讨伐关东,朱俊不仅推辞不去,反而说不可迁都城。

讨伐、迁都、人事三样皆是董卓集团了不得的大事,尚书台、三公、河南尹等先后反对,不仅让董卓暴怒,也使得李儒、贾诩明显感到雒阳的政治氛围有问题,原本不太集中的反董势力,明显一股股的聚集起来。

或巧言令色、或犯言直谏的三公、九卿、尚书台或地方官员并不清楚,他们犯了一个天大的错误!

董卓虽然暴虐,政治上能力也不强,军事上却不傻,所谓发大兵击关东盟军,以朱俊为副将,都只不过是李儒、贾诩的建议,让董卓抛出来的幌子!

虽然久经战斗,将士精锐,董卓在河南尹人数并不多,尤其是牛辅部万人被白波军、张杨、西河太守等牵制在河东后,董卓在雒阳麾下总共只有二万余人,却要防守黄河、荥阳虎牢、大谷关轘辕关。可谓捉襟见肘。

加上内部不稳,害怕被釜底抽薪,董卓根本就不敢、不愿在这个时候,以劣势兵力去主动出击!

所谓宣称将发大兵攻袁绍袁术、刘岱、孔伷,只不过是测试雒阳三公九卿等诸人的“考题”!

董卓此时唯一真正的打算,只是迁都!

不久董卓就以灾异罢免了太尉黄琬、司徒杨彪等人,改任光禄大夫。任命河南尹朱俊为太仆,把河南尹牢牢抓在自己手中。

以光禄勋赵谦为太尉,太仆王允为司徒,这几个人都是支持或者不反对迁都之人。

虚虚实实,虚实虚虚。打草惊蛇,楼草打兔子。有李儒、贾诩的建议,终于控制了雒阳局势。

。。。

要想打败盟军,大规模动员河南尹、弘农之兵当然是必须的,可他们的战斗力不怎么样,如今,又是春季,农活特别多,临时招募起来的士卒们更没有心思。

董卓也考虑调更多的关西兵入关东,可是关西兵并非都都听的,左将军皇甫嵩屯兵三万于扶风,京兆尹盖勋近万于长安。

李儒建议:“君子可以欺之以方,明公只需挟天子以令不臣,征两人到雒阳,两人都是君子,必定会同意。”

盖勋劝皇甫嵩拥立天子,废弃董卓,皇甫嵩的长史亦此想。可是皇甫嵩拒绝了,入雒阳做了城门校尉,盖勋也只能回洛,做了北军校尉。之后又对马腾、韩遂等奖励,减少凉州混乱对关中的影响,以便于从扶风调人。

有了关中支援的近两万精锐,性情急躁的董卓再也不愿意等待,亲自帅兵前往颍川郡。

此时,颍川太守李旻、豫州刺史孔伷屯颍川阳城,被突然出现的董卓军完全击溃。李旻被活捉,孔伷负伤逃走,为了补充军需不足,董卓部下士卒大肆抢掠,将集会(赶场)的部分百姓一并诛杀抢劫,将女子、甲兵等赏赐士卒。并将俘虏的颍川盟军的被俘士卒活活烧死,以儆效尤,以立威信。

之后,再迁移关东百姓入长安,反对的声音说没就没。

。。。

农历二月,春水方生

一支舰队在黄河上顺流而下,最高大的旗舰上,一名女子弹奏着动人的乐曲,仿佛诉说离别之愁。

旁边一男子小心翼翼地吹着萧,琴萧合鸣,远远算不上配合的出神入化,也算略有一些默契。。

将荥阳交给徐荣,留下赵云、管承守敖仓,刘备、张飞载着大批百姓,乘船东下,同行的有蔡琰和她的妹妹,陈纪陈群父子,以及大批返乡或做官的官吏。

蔡琰并未与陈群谈好婚姻,也不是投靠刘备。说起来,也算蔡琰沾了妹妹的光,她的继母出自于泰山羊家,蔡琰姐妹跟着过去投靠泰山的亲戚。

回到青州东莱郡,刘备即召集青州各郡,宣读构思已久的明志文--青州刺史、护东夷将军致郡国县乡里亭百姓、官吏、将士书:

关东十余郡国讨伐外戚董卓,其余数十郡国或云当助董氏,或(有人)云当助袁氏。天下扰攘,莫之所从,天下讻讻,未知孰是,而百姓有倒悬之苦,野有袒露之骨,路有逃难之民。。。

世人诟病本侯无常立场,左右摇摆。盖水无常形,兵无常势,只权宜之策罢了。

子曰: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无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

本侯昔日始(最早)建言孝灵皇帝:迁中原水旱之百姓于扬州、幽州,运淮扬之谷入司隶,设海关路卡以通商路、富国用。。。件件皆国策也!

本侯与诸位不惜身命:北入草原,分鲜卑为五;南下夷洲,安百姓十万;东讨高句丽百济马韩,开带方新郡;西守陈仓,而且羌胡不能进。。。本侯之行,莫不是一切为了百姓!一切为了大汉!一切为了华夏!

尧舜禅让,贤人是主。大禹治水禹,启家天下。汤武革命,天命玄鸟。武王伐纣,诸侯景从。合纵连横,朝秦暮楚。秦灭六国,楚汉争雄。时移则事变,君子莫不与时俱进。。。

三千年华夏史,捐篇巨制;十数次蛟龙相争,而百姓亡(逃)死。神仙打架,祸及凡人,城门着火,殃及池鱼。

故曰:天行健,君子自强不息;全州郡,必安内而攘外。家富闻名乡里,而强盗必思夺之;国富必修兵甲、练士卒、明法律,而敌不敢犯。

请诸位信我、任我、谏我、从我,同心协力,保境安民,万众一心,共赴国难,共扫逆臣,共谋太平,共建盛世!

如律令!”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