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可抗御的原因,域名改为dsyq.org/感谢收藏^_^
既然已经彻底明白了蒙哥的所有布局与底线,制定出相应的对策,就不是什么太大的问题。
不想让东真军出东北,那就不出吧。
想让东真军在多可的监督之下,攻打高丽,那就打吧。
至于东真军在战场上的损耗与收获,无非是个数字问题。赵权相信,王栖梧与王建禾这两位,应该有足够的手段,来应付这种事。
但是,完全出乎南京府众人意料的是,过了三个月,夏日已尽,忽必烈却依然在临洮按兵未动。
而多可对于高丽的征伐,却再也拖不下去了。
秋日已至,多可凭着和林的诏令,成功地征到了一万的士兵。
其中,开元万户府提供了三千兵,高州的也速不花提供了两千兵,其他的都是王建禾从辽西各地征召百来的流民。
这一万人马之中,没有一个蒙古人,不过多可也不太在意。不是自己嫡系的蒙古兵,反而更不好控制。
让多可很惊讶的是,王建禾将这五千人不知带去哪训了一个月后,便基本能做到令行禁止,其俨然的军姿甚至超过开元府兵与高州兵。
似乎有一根隐然存在的长绳,一端系在临洮的忽必烈,另一端拴在南京府。
双方都在暗自角力,都在想方设法的不肯先行出兵。
只是,这一次,借口各多的忽必烈显然占据了上风。
各部族的兵马需要时间聚集,汉地的士卒正在整编,尤其是出军所需要的粮草,迟迟未能凑足。当西北的第一场雪落下之后,所有人都知道,指望忽必烈今年出兵,已经不现实了。
而同样的第一场雪落在辽东之后,南京府却已经没有了任何的借口。
和林免去了南京府今年的秋税,只有一个条件,就是出征高丽。哪怕南京府上下,将办事效率放至最低,也根本拖不下去了。
十一月,当长白山已经笼于一片飞雪之中的时候,大岩桓领着一万重新整编过后的东真军,经过艰难的跋涉,终于抵达丹东。
多可与他的一万人马,早已在此结寨等候。
看着东真军一个个浑身泥泞,饥寒交迫的模样,多可一直紧崩的脸,终于露出了些许的满意之色。
帅帐升起,多可满脸不怒而威之色,端坐于寒风之中的中军帐内。
王建禾侧站于其后,十个蒙古护卫,昂然立于两旁,睥睨着帐外的两万将士。
“高丽王室,不服王化。此次,某受大汗所托,南征高丽,诸位可愿助我?”
“愿随大帅,誓杀高丽贼人!”帐外响起或高或低的应和之声。
“好!”多可站起身,走到众人面前。
“我随大汗征战数十年,不敢说立下汗马功劳。但是,我却深知大汗的治兵之策。
一,爱兵若子,我绝不会轻易牺牲各位的性命,也不会让诸位去打一场必输之战。
二,有功必赏,有错必罚!
战后,我会亲自为各位去和林叙功。跟着我,你们不用担心功劳被贪默,不用担心大汗不知道你们在战场上的勇猛。
如果你们愿意,我多可,不仅可以带你们横扫高丽战场,更可以带着你们,横扫天下!”
帐外的听训的士兵,大多显出兴奋之色。
“大帅威武!”
“我等愿随大帅征战!”
多可静静地等着欢呼声平息,而后说道:“我丑话先说在前头,对我有意见或是对于南征高丽有意见,现在可以提出,我绝不追究各位的责任。但是今日过后,若有违抗军令者,我定斩不饶!”
多可冷冷地扫过挤在一起的士兵,眼角瞄着独自站在一旁的大岩桓。
大岩醒微笑不语,士兵们脸上却纷纷开始露出坚定的色彩。
很好,军心可用!
虽然这是多可第一次独自领兵,但是他相信,凭着自己在西征时参加的大小数十场战役,领两万兵马,对付高丽这个撮儿小国,简直就是易如反掌。
只是,这一场战争,多可需要的不仅仅是胜利。
他知道的是,大汗需要的也不是战场上的胜利。
他不知道的是,其实参战的东真军,更不需要战场上的胜利。
所以,对于所有参战的人来说,这是一场需要技巧性的战争!
“大岩桓将军听令!”
大岩桓闻声,对着多可躬身而拜。
看到大岩桓并未跪倒,多可眼中闪出一丝阴冷,随后迅速隐去。
“令你为前锋,领二千兵马,明日起,先行渡过鸭绿江。探听敌情,寻访敌踪,不得有误!”
“末将遵令!”
多可紧盯着大岩桓,见他并未显示出不豫之色,似乎对自己在第一时间夺去他的八千兵未曾在意,这才稍稍地放下了心思。
这是最关键的一步,只要八千东真兵在手,多可相信自己完全可以掌控这场战争的所有主动权!
随后,多可连续不断地发出了一道道的帅令。
高州兵两千人马为左翼军;
开元府留两千人马为右翼军;抽调其中的一千人,与一千东真兵,交给王建禾,负责粮草督办。
剩下的七千东真军与五千多可自己征召的兵力,全部打散,分成一百支百人队,由他的一百个护卫,各领一支,组成多可的中军。
营寨之中,雪花不断飞舞,吹气成冰。但是多可的心中却是一片火热。
当这些兵马,全部折损在高丽的时候,应该就是自己胜利回归和林的那一天。
他相信,大汗一定会让自己重归怯薛军,那才是自己最大的荣耀!
……
公元1250年,华夏五年,宋淳佑十年,蒙古蒙哥汗三年。
正月,多可率辽西辽东两万兵马,轻松踏过已经结出厚厚冰层的鸭绿江,开始南征高丽。
二月,蒙哥分赏诸王,忽必烈得到京兆封地及三万三千余民户,建立京兆宣抚司。
史天泽、杨惟中、赵璧被任为河南经略史,整军准备对宋之战。
三月,忽必烈在六盘山正式召集军队,准备南征大理。
十万军马由速不台之子兀良合台领军,忽必烈居上统辖。王府幕僚与护卫,几乎倾巢相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