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书架 登录注册
最是光阴留不住 > 最是光阴留不住最新目录

第702章 未婚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不可抗御的原因,域名改为dsyq.org/感谢收藏^_^

人类欺骗自己都是一流的,就像没人会承认自己生活在最底层。总会在脑子里想半天,努力找出还不如自己的,然后就满足了,喟叹一句:“比上不足比下有余……”

最阴险恶毒的所谓“正能量”,就是用穷人的艰辛和苦难当做励志故事,愚弄底层人来达到自己的目的。

以“感动中国”为例,每年搞成煽情的比惨大会,赚人眼泪,却从不反思为什么那些好人过那样的日子,是怎么造成的。这些好人,不配得到富足安稳的生活吗?总不能说是有关部门故意安排他们过成这样,然后来感动我们吧。

钟云的一生,目前为止,就是一个运气时好时坏的小人物在生命中苦苦挣扎的典型代表。

这家伙有韧劲,能吃苦,还能拉的下脸,很能装怂,有必要的话卖了裤子也要在社交上表现出自己的大方。很大程度上,就因为他在桑海举目无亲,居无定所。如果赚不到钱,在这个城市根本生存不下去。同样在外地,男人和女人不一样,对女人来说,办法总比困难多。而男的要是混不下去,那就真的是混不下去了。

他技校的学历,文化程度显然不高,但是在当时来说也算是正常。按照等级来说,蒲素之前的中专要比他厉害点,技校是当时比较常见的一种就业培训学校,通常是厂矿企业定向培训的这么一种性质,招生的同时就等于是招工。

在桑海,后来他日子稍微过的松快些就去报了一个早期进驻市场的一个英语培训机构,陆陆续续也花了几万进去,在当时这价格不算便宜。所以,后来他多少有点英语基础。

桑海这个地方,不懂英文不行,是真的不行。桑海学生,哪怕是八十年代上的初中、高中,学生的英语水平,普遍高于全国其他地区的孩子。

这一点不接受任何反驳,毫无疑问是事实。

这里说的是在当时,整体普遍的情况。桑海普遍高于其他地区,外地的尖子生或者特长生除外。整体上,桑海这方面的教育抓的很好。

比如韦东,就没专门进修过,一口英文流利的很,接待国外的代理那是侃侃而谈。哪怕童蕾她们,这种基本没怎么好好上学的学渣,会的单词都不少,还记得不,蒲素在孟菲斯的时候,那个成天带小狼狗的小K姐,在吧台回call机,和电话那一头的老外,叽哩哇啦也能说半天。

桑海之所以政策留了一条缝,他们马上就能刨出一个坑,这和本地人才和群体素质是有莫大关系的。桑海不是个特区,不像其他地方享受特区政策,而改开一开始,立刻就焕发了生机,就好像一直在等发令枪一样,人才素养这一块全国顶尖。

实在不想说当时国内其他地方是什么样子,一说就要惹人不高兴。哪怕以他自己长大的南州为例,估计也有人会反对,说他是崇洋媚外,既然滚出南州了,最好就闭嘴!

有的人说金融行业摆在桑海,要是放在他老家,那么他老家也早就……说实话,这种笑话不好笑。一个地区的区域性文化和素质包括整体意识,不是看不见摸不着的。

地区环境非常重要。有一句话叫“投资不过XX关”,说明有些地方环境就是不行。

改开前和之后的一段时间内,很多外地人到桑海是很不适应的,一肚子牢骚。真正说起来就是他们和这个城市的差异。在老家用能盖住脸的大盆吃饭,到了这边一看是只能装二两米饭的小碗,能不拍桌子说桑海抠门吗?

之前的桑海在蒲素来来去去的这么些年里,似乎时间是凝固的,一切好像都一成不变,整个城市隔几年去还是那个样子。据阿嬢说,那几十年不仅仅是凝固,还是是急剧倒退。也就是说几十年里没有发展,反而还在损耗。

但从90年代开始,桑海真的是一天一个样,这是每一个身处其中的人可以真切感受到的。变化太大了……甚至昨天还能开车的路,第二天就封了,很多地方拆了,很快新的建筑就起来了,整个城市到处都是工地……

前面说不懂英文不行,有的人或许会心里不屑:比如“在咱们的地盘上,凭什么……”,又比如“桑海人就是崇洋媚外!一贯如此!”

别的不说,英文不好去酒店都干不上好职位,拉车门的门童都要会几句才行。去商场应聘都不一定合格,好的品牌专柜肯定干不上。

所以钟云的努力只不过是在追赶一个桑海孩子的一般水平。这就是地区之间教育资源的差别。现在很多人混在大城市,背着沉重的房贷压力,很大原因就是为了孩子。

像蒲素这样,其实再是什么一流学区,和他也没关系。理论上他去哪生活都行,只不过现在因为梅芳岁数大了(前几天又去休养性、体检性住院去了)有些地方去不得,否则早就去过自己想过的日子了。

人这辈子嘛,最后如果能有个三瓜两枣,就当买青山,东种桃李,南弄修竹,西有松风,北坡山茶。结屋三间,开一径,可俯清溪……

不过现在他要是二十来岁,又是另一个想法了。去那些地广人稀,自由度高的地方搞点事情,不香吗?有朋友早年去的新西兰在那边搞农场,安逸的很,看起来很是让人羡慕,但是真去了,基本受不了。岁数越大,就越不能适应。

主动孤独和被动孤独之间不是一码事,尤其像蒲素这种四肢不勤的人,孤独没问题,但还要干活那是不行的。管理诺大一块地方,就算不养羊,光是修整那上万亩的草皮就够受的。

湖北,四川那一带沿江地区,和三峡搭界的,觉得都是好地方。一直在留意有没有合适的乡下地方。只要离高速近的,通网络快递送达,其实在哪生活,对他没啥两样。唯一的顾虑,现在就是长辈的医疗问题。

08年在DìDū,他就打过这样的主意,主城区附近像是昌平这种地方,还是有机会的。当时也实施了,最终因为一些原因没搞成,很是遗憾。后来在深圳,算是实现了部分,但终究不是自己的地方,不一样。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发现一个现象,如果你想买一样东西,虽然很长时间因为各种原因没买成,要么因为价格,因为质量,甚至从别人那里听到的口碑一时没买,但总归,到最后还是会买回来,哪怕到手了之后感觉并不好,但是想要就是想要,不到手就是觉得不行。

所以,这件事早晚会做。像他现在可能一个星期不出门,生活在这个地方简直是浪费。对他来说换到哪里都一样。只要水电齐全通网络,周边风景好点,至于屋舍和小院,他自己就可以规划出理想的样子,找个队伍施工就行了。

现在很多年轻人搞民宿,在乡下找个老院农舍修葺后用于经营。他认为这种方式有很多问题。首先,如果想的是盈利,那么这种方式可能看起来很美,实际上的情况远没有这么简单。

乡下成本低是没错,但是乡下你获客渠道也有限。成本再低,也还是有成本。况且人力就是成本,在城市里两个人如果有点能力的去打工一个月收入多少?

而且限于种种约束,普遍的民宿规模都不大。一间民宿只有几间客房的很多,形成不了规模性战斗力。倘若人来多了根本接待不了,而那几间就算住满了,又有多少流水进账?

再说,民宿不在依山傍水的地方开设,基本就是自找不痛快,结局就是搞福利扶贫。其实民宿主要是靠旅游来增长收入,一些热门的景区民宿生意十分火爆,而偏远的景区,民宿的经营就十分惨淡。

而热门景区的好地方很难拿到地方,就算能拿到,费用想过没有?可能高到不敢想。

现在的民宿一般是由农家家庭式经营,经营者一般是当地的居民,原本就是自家房子,成本忽略不计,确实能经营下去,因为不管怎么样总比原先种地要好。但这种经营方法太过简单,无论是在服务质量还是专业知识上难以和酒店业比肩。

这又绕到之前说的,真具有丰富管理经验的专业人士,小打小闹管理几个房间真不如去老老实实上班。平时愁没客人,来了客人更愁,发愁接待不了……

另外因为政策不明确,还存在很多隐性炸弹。城里人,只要不是当地本村的,购买或者租赁土地和房舍走的都是变通的路子,分分钟就会出现各种纠纷。

农村土地不是那么简单就能获得的,民事纷争诸多。蒲素当年想搞一块地,都谈妥了,最后还是因为意外搁浅,很是惋惜。

当时他在北京他乡遇故知,梦幻般地在一个清晨,在亚运村附近的住所楼下遭遇克里斯雷……(小说都不敢那么写,绝对真实,这种概率实在是太小了。而且两人住的非常非常近。)

之后他们迅速三天两头碰头,当时雷军刚刚升级做了父亲,他老婆还在坐月子。两人一起策划了那个事情,只不过最终还是没搞成。

就算年轻人早早就开悟,搞民宿想的就是想过理想中的生活方式。那么除非他或她,已经有了远离红尘的打算,包括自己的孩子在内。

很现实的问题,孩子大了需要融入群体中接受教育。哪怕在家自己辅导,教育局同意参加各级考试,对于孩子来说,也是需要集体生活的。都知道农村教育跟不上,根源在哪不说,反正起码目前事实是这样。做父母的想开了没关系,对于自己的孩子他们打算怎么办?

要么丁克,彻底参悟,要么就不考虑这一点,干脆让孩子土生土长。问题是这种民宿的土地获得都是有使用期限的,不可能永久获得,哪怕想开个百年老店让孩子继承,也没有可能性。孩子以后怎么谋生?

这时候夫妻两只要有一个有想法,那日子基本就没法过了。就算小两口一条心想开了,爷爷奶奶外公外婆也不会允许。这些问题,都是蒲素一直在琢磨这个事情时所想到的,离实际应该相差不远。

他为什么要想这些?其实说起来有点难为情。虽说小蒲素都一米9了,可实际上蒲素的户口本上婚姻状态那一栏还是——未婚。

没错,虽然结婚和离婚的手续都合理合法,但他还算是法律上的老光棍。

当时结婚用的是从南州搞来的介绍信。之前说过,是一个生产猪鬃的皮毛厂开的介绍信。用那个介绍信在桑海长宁登记的结婚证,也在那边长宁办的离婚。

因为心里有鬼不敢在自己单位和街道开介绍信,所以后来那边人口普查等等,老蒲和梅芳肯定说儿子未婚。因为他要是已婚,说明家里人知道他的下落。其实已经没事了,他的父母出于胆型谨慎的心理,再加上,事实上他很快就离婚了,所以很多年后的各种普查,家里还是宣称他未婚。

关于未婚这一点,蒲素之前从没有在意,没觉得有啥用。他也不会无耻到和女人说自己未婚,总是有什么说什么。

后来发现,未婚这个身份还是非常管用的。别的不说,房屋出售、过户等等,已婚的或者是离异的,手续非常麻烦,要配偶或者前妻、前夫等等签字到场……

处置自己的合法财产,因为需要规避可能的麻烦,相关部门有很多手续上的要求。蒲素几个朋友都为这种事搞到焦头烂额。有的还要给前妻另外付费人家才愿意出来签字……

而他只要去民政开一张未婚证明就啥事都没有了。

当然,这张未婚证明的好处还不仅仅是这些。虽然有时候有些手续要办,近些年被工作人员看到未婚状态时,对方总是在诧异之后飞快瞟他一眼,过程尽管短暂,但被他尽收眼底,他也不觉得尴尬。

凭自己本事未的婚,有本事来打他呀!

以前不联网,后来在实行联网的初期阶段很不规范,有大把漏洞可钻。尤其是小地方,只要认识几个基层的,或者是乡镇干部,或者是户籍民警,可以操作很多事。

蒲素的朋友中,有的人一个人有几张身份证。天南地北,同一个人,地址和名字不一样,都是合法的有效身份证。联网之后设立电子存档,真就是只要录入进去是什么那就是什么了,假的也是真的,完全经得住任何检验。

具体到他自己,最大的好处是之前的事情在他的档案里一点痕迹都没有。前几年是又出事了,不过在那之前蒲素一直是个没有前科,清清白白的大龄单身好人。

说到这里也有点感慨,天意弄人。做坏事的时候,屁事没有。安稳做个好人的时候,反而惹上了事儿,最终还是不能完全化解。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