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可抗御的原因,域名改为dsyq.org/感谢收藏^_^
《孙子兵法·九变篇》中说:“凡用兵之法,将受命于君,合军聚众,……涂有所不由,军有所不击,城有所不攻,地有所不争,君命有所不受。”
这就是所谓“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的来由!”当然,最为人称道的例子,就是汉文帝驾临细柳营,周亚夫手下看守军营的士卒,用这说法理直气壮的拒绝了皇帝的入营。
事后汉文帝还因此重赏了周亚夫,这事情,传到后世就是一桩美谈。
但是实际上,敢于“敢于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的,自古以来就没有几个,而即使有,那也不过是如孙子兵法里的说的那样,在战场上临机决断,为了取得战斗的胜利而忽视皇帝的某些瞎指挥而已。即使这样做,也是冒着巨大的风险的,若是打赢了,皇帝心胸宽阔一点,自然没多大事情,但是,若是命不好,摊上的是个刚愎的皇帝,这打赢了也就是死罪。
所以,归根结底来说,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这种事情,是不存在的。
在皇权至上的年代,只要皇帝对臣子有了猜疑,这臣子差不多就可以结束自己仕途了,当然,若是要抗争也可以,要么是做权臣,要么是做乱臣,总之,让皇帝奈何不了你就行了,不过,做权臣也好,做乱臣也好,若是不能改朝换代,下场一样不会很妙。
高函不担心皇帝对自己的猜疑,一点都不担心。
因为他对皇帝来说,他知道自己已经到了一个不可替代的地步了。
崇祯登基的时候有多窘迫,他是一清二楚的,那时国库里耗子进门,都得含着一包眼泪出来,而皇帝的内库,仅仅存银七万余粮,皇帝登基,凑凑巴巴办了个大典,基本上内库就是干干净净的了。
而九边的军费,每年都至少在六七百万银子支出,国库的收入,不过三四百万,朝廷已经寅吃卯粮很多年了,崇祯元年算起,有的的州府的田赋甚至征收到了崇祯十年了,说实话,大明朝看起来就是一个光鲜的员外郎,但是光鲜的外表下,这位员外郎饿着肚子,却是没多少人知道。
皇帝要中兴大明,要清吏治,要强军兵,要治理河道,要赈济灾民,要做的事情很多,皇帝的志向也很高远,但是,不管做什么事情,首先,他得有钱,有钱才能用人,才能做这些事情。
清理魏忠贤的阉党,查抄的那些阉党的浮财,倒是让内库里稍微好看了一些,但是,转手之见,这内库的这些银两,就被皇帝拨给了国库,内库是皇帝的私产,但是,天子无私事,他愿意将自己的私产贴补朝廷,那是理所当然的事情。
但是,这种查抄犯官得到的浮财,终究不是长久之道,支持不了多久,而这个时候,海外镇抚司横空出世,建立火器厂,组建四海商行,以一种吊诡的姿态,出现在了皇帝的面前,然后,皇帝赫然发现,这个自己当作心腹对待,准备大用的这个人,自己其实看错了他的才能的方向。
若是一直将他放在自己身边当侍卫,或者是放出去,做一镇一府的武将,那这每年差不多相当大明四分之一的白银,可就和他错失交臂了。
而且,以高函的折腾劲儿,在可以期望的将来,这个四分之一,变成三分之一,甚至二分之一,也未必不能想象。
猜疑高函?这是绝对不可能的事情,甚至别人若是撺掇皇帝猜疑高函,皇帝立马都会觉得撺掇的人有不臣之心。只要高函不造反,给内库持续的交银子,皇帝甚至就可以对高函的折腾视而不见,更别说现在高函不仅仅对他忠心耿耿,他若是猜疑高函,那他做什么中兴之君,分明是一个昏君罢了。
“还有个事情,你要知道一下!”
柳如是说完了这些,人好像轻松了许多,“在京里的时候,我和几家大商号的主事人,也接触了一下,他们和咱们四海商行,有些合作……”
“哦,你说的是那些做海贸的,你不是早就对他们做过了解清理了吗?”
高函一听到合作,就知道是怎么回事情了,郑芝龙的归附,也引起了大明沿海所有做海贸生意的势力的大洗牌,海外镇抚司牢牢把持着了海外贸易的主导权,而当初拜郑芝龙码头的那些海贸商人已经他们的家族,必须对这个新的主使者,也就是海外镇抚司衙门,表达出足够的敬意。
而这些海贸商人和他们身后的家族,几乎身后都若隐若现的有着朝廷的某位大员甚至某几位大员的身影,这些人才是海贸的主力。
高函当然不会将这些在朝廷有着影响力的家族全部都得罪,只要对方不无视他海外镇抚司衙门,还给的孝敬和平安钱不少,那么,他允许他们继续保持着自己的生意。
“他们有些担心,咱们放开口子,让勋贵们进入海贸这个领域,毕竟这次的事情闹的太大,若是勋贵们趁着这个机会,成立自己的船队,咱们总不能不许,但是,他们的利益大概要受到点损害了!”
柳如是笑道:“毕竟这些商路航路,都是他们自己用船和人命,一条条趟出来的,他们担心这些新来的坏了规矩,甚至乱了行情,那他们就欲哭无泪了,而为这事情,闹上朝廷去争斗,肯定是不可能的,私下里比狠的话,他们又担心斗不过这些勋贵们!”。
“这不是瞎担心么?”高函晒然:“别人还没动呢,自己就先害怕起来,这些人,难成大事!再说了,真是别人有这个意向了,海外能做的生意多了去了,他们能开出一条商路航路来,难道别人就开不出来,瞎担心!”
“他们还真不瞎担心!”柳如是摇摇头:“这些勋贵们想进入这个领域,很长时间了,只是一直以来,这海贸生意,被沿海的官宦家族和江浙一代的大族把持,他们稍微试探一下,在朝中就闹出一场轩然大波,那些家族出身的文官,绝对不会允许有丝毫这样的倾向出现,只是这一次,勋贵们出兵出人,还拿了咱们四海的干股,那些只会嘴上做事的文官们,完全阻止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