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书架 登录注册
大宋教书匠 > 大宋教书匠最新目录

第二百九十七章 他是药神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不可抗御的原因,域名改为dsyq.org/感谢收藏^_^

第二天早上,张林只是醒得比平时晚了一点儿。

他突然觉得有些恍惚,三天好像已经过去了,自己把所有的药材记住了吗?

他的身体虽然弱,但这几天只是太累,有黄神医精心调配的中药,其实情况并不严重。

“这小子不错啊,这样一幅身板,熬了三天才倒下,估计快醒了。”

外面传来黄神医说话的声音。

“黄神医,我没事了。”张林听到声音,向着门外喊道。

张林的三天考验算是彻底结束了,黄神医等他稍微恢复一些后,便开始询问学习的情况。

七八个药架子药材的认识,是医学院入门时的必修课,所有学生无一例外都要过这一关。

张林的情况比较特殊,身体过于羸弱,黄神医起初有些犹豫。

但想想之后,他还是决定让张林按照普通学生的待遇,一旦有了例外,以后就不好办了。

事实上,医学院自从正式开办以来,目前没有一个学生,能在三天之内记住药房所有的药材。

这倒不是黄神医要求苛刻,他有一个自己的见解。

他觉得有中医天赋的人,骨子里面带着一种对药材的痴迷,记住药材会比常人快很多。

虽然不一定百分百准确,但试一试还是可以的。

他一直坚持这么做,就是在考察学生的资质。

其实碰见一个天才,比彩票中大奖还难。

这几个月一来,学生陆续经历了三天识药考验。

可惜的是,在张林之前的学生,大多只能记住一个药架子的药材,而且老是边记边忘。

最好的一个学生,只是记住了少一半的药材。

即便如此,他已经是医学院学生中的翘楚。

没想到张林一出现,立刻秒杀了全场。

但黄神医却不想随意破例,就算遇到张林这样身体不行的,他也不愿放弃,万一是个天才呢?

事实证明,黄神医的做法非常有道理。

他把张林再次带到药房,然后让小童随机从药架子上取出一味药,让张林辨认。

张林几乎不假思索就能报出药名。

连续试了二三十种药材后,张林除了有一味药略微犹豫了一下,还是正确地说出了药名。

黄神医震惊之余,很快又换了一种方法,他说药名,让张林去取药。

又是十几种药名说出去,张林几乎都是不假思索就去取药。

黄神医发现,他居然连哪种药材在哪个位置都差不多记清楚了。

这难道就是天才吗?而且这样的天才出现在了自己的学生之中?

黄神医心中的震撼难以形容,这样的事情是他平生第一次遇到。

稍稍冷静了一下后,他还是决定不动声色,即便是天才,也不能特殊对待,方仲永故事王安石写出来才几十年,但已经是家喻户晓。

就算是天才,一不留神也会堕入庸才的行列。

黄神医非常明白其中的道理,如果是资质普通的学生,适当的夸奖会让他取得进步。

但换做张林这种天才级别的学生,一定要以最平常的眼光看待,这样反而有利于他的成长。

“你是怎么记住这些药材的,能不能说说。”

黄神医还是有些好奇,他对这种天才人物的思维方式并不了解。

“起初我是看药材的形状特点,才记住了一个药架的就觉得不行了,有些药材本来就长得很像。

实在没办法,我便干脆闭上眼睛辨别药材的气味,反而快了很多。

但到最后一个药架的时候,大概是身体撑不住了,所以……”

黄神医点了点头,天才就是天才,黄神医虽然对这里的要非常熟悉,但要通过味道来辨别,还是很难的。

如果单独取出来一味药辨认,自然比较容易。

可药房之中药材成百上千种,各种味道混杂在一起,想要辨别清楚还要记住,实在有点困难。

行医多年,他从来没有碰到过对药材这么敏感的人,他难道就是传说中的药神吗?

黄神医清楚,虽然有超强的记忆力和辨别味道的能力,对医学研究的确非常有帮助,但也并不是说就一定能够成为神医。

这里面的因素太多了,除了记忆力,还得有很好的悟性,大量的诊治经验。

“你这一关算是过了,这样吧,下一步就跟我学习方剂吧,另外暂时做我的助手。”

黄神医虽然说得四平八稳,但张林还是感觉到了,自己的表现黄神医应该很满意。

能够去做神医的助手,那无疑是要开挂了,会有更多的机会,接触到更加高深实用的诊疗经验,这可不是一般的学生能拥有的机会。

黄神医口头上虽然没说什么,但他明白,是不是天才还得继续检验和磨砺,同时还得好好栽培。

那就干脆直接上手方剂的研究,必要时参与诊病,这样才能迅速提升实战经验。

“感谢黄神医提携。”

“你以后就叫我黄师傅吧,神医这个叫法就不必了,这个方剂你拿着吧。”\0

黄神医说完,将一张方剂交给了张林。

这是黄神医暂时根据张林的身体状况确定的药方,他交给张林的意思也很明确,那就是他的身体状况他更清楚。

以后他也要自己对药方多做研究,然后尝试着进行调整。

“你先仔细看看我给你开的药方,然后和你自己的比对一下,想想有什么异同。”

“好的,我一定会认真研究的。”

这其实已经是黄神医的又一道考题,张林现在已经很有信心,至于来书院之前的顾虑,到了这个时候已经彻底打消。

既然要学医,那还是先从自己身上下手吧,就算判断上有什么问题,也可以随时请教黄神医。

想到这里,张林也觉得非常可笑,没想到自己正式成为郎中的第一道药方,居然用在了自己身上。

是男人就应该对自己狠一点,学方剂自然也要从自己下手。

自古以来,方剂学从来都是中医之中一门非常重要的学问,到了清代的时候,有人还专门编纂了一本《汤头歌》。

这本书记载了常见的三百多种药方,一经问世立刻大火,长期霸榜医学**,**量一直居高不下。

后来学中医的人,首先要做的事情,就是背诵汤头歌,学习其中的套路。

虽然看起来有死记硬背的嫌疑,但确是学医的一条重要捷径。

因为只要基本对症,然后按照汤头歌的要求去开出药方,就算不能治好病,也不至于害人。

就算到了后世,不少庸医也是靠着汤头歌来行医。

只要碰上的是常见的疾病,从汤头歌中找到一副药方,然后开药即刻。

如果真是无法判断的疾病,大可以说得去医院,通过专门的仪器来检查。

人类的本质是复读机,庸医的本质更是复读机,治不了病,一般也害不了人。

张林从现在开始,就算是正式踏上学医的道路。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