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书架 登录注册
金牌武婿 > 金牌武婿最新目录

第两百七十二章 下一座神墓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不可抗御的原因,域名改为dsyq.org/感谢收藏^_^

国师李密,威名赫赫,大禹王朝谁人不知。

一时间,所有人都呆愣住了。

薛明志心中又是无比庆幸,庆幸当时自己没有将那中年文士当做江湖骗子,对其不敬。

薛见又问道。

“父亲,国师大人除了送信,有没有其他的话留下。”

薛明志摇了摇头。

“没有,他给了我这份信后,便转身离去了,连姓名都没有留下,只说了这份信很重要,一定要交到你的手上。”

薛明志想了想,又继续说道。

“虽然当时我接下了信,也相信了他的话。

可咱们南伏城的商船刚刚从南明帝国那边回来,一个月内,不会再次去往南明,我便将这份信收了起来。

等了几天,海波城的李公子正好要去一趟南明,路过南伏城,我知你们有些交情,便委托他将这份信交给你。”

薛见点了点头,转身走向大堂口,望向堂外的天空。

天大地大,他回来了又该去何处寻找李密。

这信上就只写了让他速归,并没有留下联系地址。

就在这时,楚家的内事管家快步走了过来,向着薛见禀告道。

“薛姑爷,外面有一个自称姓李的中年人,说是要找你。”

说曹操,曹操到。

薛见大喜过望,立刻向着楚家府门大步走去。

议事大堂内的众人,赶紧跟在他的后面。

还未走到门口,他们便看见一个青衫儒雅的中年文士背着双手,站在府门外,正仰头观望着楚家的大门。

薛见脸上露出笑意,走出大门向着中年文士弯腰一礼。

“国师大人,许久未见,风采依旧。”

薛明志等一群人,见到这位久闻其名,未见其人的国师,纷纷向他弯腰行礼。

一个个神色紧张,大气都不敢多喘一下。

李密看起来并非极具威严之人,相反他总是一副和和气气,平易近人的样子。

“诸位不必多礼,我早已辞去了国师之位,如今只不过是一位寄情山水的闲散之人。”

薛见仔细看了他几眼。

确实,从前的国师李密,身上总有一股上位者的压迫感,而如今,他更加闲散清逸,像是那山中得道的隐世高人。

众人起身后,依旧显得十分拘谨。

只有薛见随同着李密的目光,抬头看去。

楚家大门上只挂了一门金字匾额,大气磅礴,彰显世家大族的威仪。

李密仰着头,仔细看了许久,突然开口道。

“有紫气东来,遮云蔽日,此乃楚家大兴之兆。”

众人听闻这话,内心大喜,纷纷仰头看去,可楚家上空除了一片普通的白云,何来紫气东来一说。

若非说这话的是前国师李密,楚家众人定会将他当做江湖骗子,驱赶出去。

薛见抬头看了许久,同样什么都没看到,不由好奇问道。

“前辈何出此言?”

“紫气之运,并非肉眼可见,需修观气之法,尚可窥见一丝。”

李密微笑答道。

一群人根本没听懂他的话,但却深信不疑,既然国师都说了,楚家有大兴之兆,还能有错?

人群中,一个聪慧伶俐的女子走了出来,笑容灿烂道。

“我知道,据说在遥远的东方大岛上,有一群吞吐天地之气,吸纳日月精华的修道之人,他们便擅长观气卜运,占星推演之法,十分灵验。”

杜小清一脸好奇的看向她,心道,澄心姐姐懂得真多,连遥远的东方都知道。

李密笑着点了点头。

“东方蓬莱仙岛,隐于海外,当年我曾出海探访过一次,学得一门观气之法,却因久厉红尘之中,不得精髓。

如今我辞去国师之位,脱离红尘俗世,不过两年,便已有所小成。”

薛见内心一动,这世界果然远比他想象的要大。

这里也并非修武者一枝独秀,不仅有巫师,有兽门的兽魂融合修炼法,还有脱离俗世的修道之人。

“前辈,请!”

薛见将李密迎入了楚家,众人紧跟在后面,一路到了议事大堂。

因为涉及到九龙残碑,薛见打算与他密谈,却没想李密随意摆了摆手说道。

“无妨,这件大事很快就会传开,他们早知道,也能有个心理准备。”

薛见心中一凛,立刻联想到,码头上众多外来强者赶来南伏城的事情。

果不其然,李密接下来就说起了这件事。

“今天在码头上发生的事,我都看到了,你让我很意外,没想到才短短不到两年,你就成长了这么多,不愧是天命者!”

薛见内心轻叹一声,早知道他也在场,就装打不过了,到时候他肯定要出手相救,而他一出手,那老家伙岂能有命活着逃出码头。

同样是大宗师,薛见下意识认为,李密要比那兽门的毡帽老者强太多了。

薛见立刻问出了自己最关心的问题。

“前辈,到底发生了什么事,为何会有这么多外地强者赶到南伏城?”

李密轻叹一声,缓缓说道。

“就在三个多月前,大陆北边的海武帝国发生了一件大事。

那里有一座名为海谷的城池突然毫无征兆的陷入了地底,大地裂开了一道十多里宽的峡谷。

发生这种大事,海武帝国的强者立刻便赶过去进行调查,后来他们在地底峡谷中找到了一个秘境,也可以说是一座古墓。”

听到古墓,薛见目光一凝,立刻联想到了沙漠中的那座古墓,而且三个月前,他不正好就在古墓中吗?

但转念一下,沙漠与海武帝国相距十万八千里,八竿子打不着的事,应该是巧合。

众人听得聚精会神,却十分疑惑,海武帝国发生的大事,与南伏城有什么关系。

两个地方,几乎相隔了整个南洋大陆,一个在最北,一个在东南角,根本扯不上关系。

可接下来的话,便让众人纷纷惊骇变色。

“海武帝国许多强者都进入了古墓中,探寻那里的秘密,其中包括了三位大宗师,后来他们发现,那里竟然是一位神灵的墓地。

墓地中十分危险,进入者九死一生,可收获却也不少,据说那三位大宗师,每人都收获了好几件半神器。”

神灵墓地,半神器?

其他人听到这些,就仿佛听那神话故事,只觉得匪夷所思。

而薛见却是心神一震,下意识的联想到了沙漠古墓。

同样是神灵的墓地,同样有半神器,两座古墓开启的时间还恰恰相差无几,这会是巧合吗?

薛见此刻回想起来,才觉得很多事情都有值得深思的疑点。

例如,埋藏在沙漠中古墓,已经被风沙掩埋了数千年,怎么可能会这么简单就被他们所发现。

而那古墓的大门,又为何好巧不巧,直接就打开了。

细思极恐,这一切真的是巧合吗?

还是说暗地里有一只无形的大手,在缓慢推动一切的发展。

李密继续说着。

“后来这件事传开后,引来了各地许多强者,但那墓地内已经没有任何宝物,大多数人都不愿离去,便在海谷城附近逗留徘徊,惹出了许多争端。

直到一位从海外而来的游方道士出现。

他以天演星象之术,预测出,未来半年内,还有一座神墓将会出现,这才让所有人散去。”

薛见目光一凝,震惊道。

“难道说……那道士预测出来的下一座神墓,会出现在南伏城?”

众人听到此话,皆都心中一沉,好似一座大山压在了心上。

要真是如薛见所说,那南伏城就彻底完了,楚家和薛家发展起来的大好局面,也将毁于一旦。

好在李密摇了摇头,说道。

“下一座神墓在南伏城以北一百五十里外的太禹山脉。”

太禹山脉,乃是大禹王朝境内最长最雄壮的山脉,横隔南北,东西延绵一千六百余里。

这条山脉被冠于太禹之名,顾名思义,此山脉正是大禹王朝的龙兴之地,祖脉龙气蕴藏最为丰厚的地方。

历史上记载,大禹王朝开国太祖皇帝,便是在太禹山脉发家兴起,筚路蓝缕,披荆斩棘,最终建立了延绵国祚近两千年的盛世王朝。

但薛见却没有想这些,而是第一时间想到了九龙残碑。

薛家的那一块九龙残碑,正是出自太禹山脉,被大禹王朝称为龙脉祖地的天禹山。

太禹山脉延绵一千多里,险峻高峰多不胜数,其中有八座山峰都超过三千米,其中就包括天禹山。

虽说天禹山不是最高的那一座山峰,但却是大禹王朝最神圣一座山,被封为祖山。

传闻中,大禹王朝开国太祖皇帝死后,就秘密葬在了天禹山山顶,至于真假,则无法验证。

薛楚两家的人都松了一口大气,刚才压在心上的大山也没了。

只要神墓不是出现在南伏城,管它在哪里,都与他们没有关系。

那是只有大陆顶尖强者才有资格角逐的地方,真元境以下的修武者去凑热闹,就是找死。

薛见深思过后,突然问道。

“前辈,那游方道士是何人?为何所有人都会相信他的话?”

李密微微一笑,抬头看向外面的天空。

“他是我的师兄,道号,净世。”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