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书架 登录注册
硝烟里的军人 > 硝烟里的军人最新目录

第20节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不可抗御的原因,域名改为dsyq.org/感谢收藏^_^



“他就是你的奖励呀。”

赵骏一家三口常年在中缅边境生活,这里偏僻、闭塞,并没有多少孩子和玩伴。“只要在思照顾他,在思就会有朋友了。哥哥会替爸爸陪着你,每天都陪在你身边,你说好不好?”

在思眼前一亮。

仰头,粲然地笑开,“好呀。”

在思也有朋友了。

.

周觉山醒来的第一天,床边就站着一个半大的孩子。

小丫头竖着两个马尾辫,穿着一身漂亮的粉裙子站在他面前,她见他醒了,双手托腮,立即趴到他床头。

“哥哥,我叫在思。”

周觉山冷着脸翻了个身。

小丫头颠颠地转了半圈,跑到床的对面。双手托腮,眨巴着明亮的大眼睛。

“哥哥,你叫什么呀。”

周觉山懒得理她,盖被,睡觉。

……这样的情况持续了半个月之久。

新朋友似乎并不是很喜欢她——小在思坚持了半个月,终于有些气馁,她心灰意冷,打算放弃这个朋友。

爸爸下班来开导她。

“在思,哥哥只是不会说中文,你教他,他会愿意跟你说话的。”

六岁的孩子正好刚上小学,在思瞬间满血复活,抱着一年级课本颠颠地跑进了周觉山的房间。

“一。”

她指着语文书的一条横杠。

周觉山正坐在床上拆腿上的纱布,他闷着头,眼皮都懒得抬,像没听见似的。

在思爬上床,脱掉鞋,跪坐在周觉山的面前,用两只白嫩嫩的小手掰扯开了他的嘴巴。

重复,“一。”

周觉山不耐烦,抬头看她一眼。

在思嘻嘻地笑着,又用小手轻轻地摸了摸他受伤的脸颊。

“还疼吗?”

周觉山抿唇,他被她摸得又细又痒,鸡皮疙瘩掉了一地。门外,赵骏小心地探头看过来,他立即拍掉她的手,继续缠纱布。

“一。”

在思追过来,锲而不舍。

周觉山没辙,语气不耐地道,“一。”

“二。”

她笑了笑指着书本上的两道横杠。

“饿。”

“不对不对,是……二。”在思又将嘴巴张大了一点。

“二?”

“对对对,三。”小老师教的很快。

周觉山敷衍地回道,“三。”

“四。”

“四。”

……

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周觉山就已经学会了中文的一些日常用语,虽然说话还不算流畅,发音也不标准,但起码已经能与在思一家人进行最基本的交流。

“爸爸,我很厉害对不对?”

吃晚饭的时候,在思咬着一根青菜,急着求夸奖。

赵骏笑了,摸了摸她的后脑勺,“你厉害,但最主要还是哥哥聪明。”

一个六岁的孩子,自己说话都不清不楚能教出来什么东西,赵骏忍不住多看了对面的男孩一眼——这小子自己倒是个有天赋的。

周觉山放下碗筷。

“你们慢用,我先回房了。”

在思妈妈让他再喝一碗汤,他拄着拐杖,摇头,一瘸一拐地回到了自己的房间。桌上摆着两个临摹用的字帖,他坐下,拿起钢笔,一笔一划地学着如何书写汉字。

在思悄咪咪地尾随进来,两手背在身后,似乎是偷藏了什么东西。“哎。”

她踮脚碰了碰他的肩膀。

周觉山纳闷转头。

她迅速按下快门,给他照了一张照片。

照片里的人,头上还缠着两圈纱布,脸上的伤痕也没好,他当时皮肤黝黑,嘴角也歪着,一点都看不出现在的五官和模样。

窗外的小雨如烟如雾,愈下愈大,风呼呼地刮着,街道上连一个路人都没有,站岗的士兵也躲在了院子里的雨搭下面,细密的雨线犹如千万条银丝,织出了一片迷蒙氤氲的雨幕。

在思望着眼前的男人,莞尔,缓缓地低垂下眼眸。

“当初那张照片,我一直都有留着,我把它夹在了日记本里,可是现在却找不到了。”

周觉山回头看她一会儿。

他轻笑一声,将手里的汤碗放到桌上。

有些记忆,实在是被他压制了太久。

“所以我昨天不是又给你补了一张吗。以前那张太丑,丢了就丢了吧。”

第十九章

随后的几天, 周觉山清闲了一些, 南掸邦军区那边还是会不定时召集几场线上会议, 但好在事务都不紧急,他简单处理一下,便可以分派到下属的手里进一步实行。

南渡河畔, 细密的秋雨一直没停,雨势不大,但聚少成多,清凉的雨水已经足够滋润村后山头上的那一片略显干涸的土地。

村寨里那些村民的土地就位于村后的那一片荒山脚下, 正值秋收时节, 对岸的那伙人也最近十分安静, 村长带着几个村民找到了冯连长那里, 希望能出村到田里去收割玉米。冯连长转而又向周觉山请示, 周觉山首肯, 又分调了两个排的士兵, 让闲散的士兵帮着当地的老人和小孩一起到田间干活。

晌午时分,淡青色的雨幕下, 人们穿着雨衣,头戴斗笠,脚踩着湿润泥泞的土地,穿梭在一片茂密的玉米地里。

在思闭目养神,安心养伤。

她躺在二楼的床上,还可以听到从村后传来的村民们在劳动中的一阵阵欢歌笑语。

民风淳朴的地方,朴实无华, 乐善好施,即便是条件艰苦了一点,但却知足、坦荡,并没有活出一种穷人的样子。

不多时,从楼梯口处,传来了一道敦实急促的脚步声。

“小姐,你的卷粉做好啦。”

卧室的房门关得严,康嫂端着一个红木纹的托盘上楼,她走到门口,停住,用脚尖撬开一点房门,又拿结实的手臂顶开了房门的缝隙。

一碗清凉的卷粉,新鲜出炉,托盘上还摆着一杯热烫的豆浆,刚磨好的。须臾间,一缕袅袅的浅白热气萦绕回旋,氤氤氲氲,香气扑鼻而来。

在思急着坐起,康嫂心头一颤。

“哎,躺下躺下,我给你拿过来,你别着急。”

康嫂跟在思言语不通,周觉山虽然一直都派康嫂来照顾在思的起居饮食,但说到底她和她还是两个国家的人,其实康嫂始终都不知道自己照顾得是否得当。

康嫂心善,是个热心肠,她丈夫在战场上死了,身边没有别人,她就把在思当亲生女儿一样看待。只可惜,自从这女孩来到她身边之后,她就眼看着她日渐消瘦,她总觉得是自己的问题,没照顾好人家,心里面百般自责。

今天上午,她收拾屋子,正研究着中午应该给她做点什么吃的,破天荒的,在思叫住了她,她让她拿来纸笔,画了一样她想吃的东西,又画了一些具体做饭的步骤,康嫂不认字,但图还是看得懂的。

康嫂扶起在思,给她垫了两个枕头,又将卷粉和豆浆端到了在思的面前。

“你看看,是不是这个?”

她眼里满是期待地看着她。

在思笑着,频频点头,“没错。”就是这个。

康嫂点头,长舒了一口气,“那你快吃吧,粉坨了就不好吃了。”

卷粉这种东西,在缅甸还挺常见的。她以前总觉得在思是个中国人,那里的人有钱有势,应该会喜欢吃一些大鱼大肉,缅甸又盛产鱼虾,她就常给她做一些值钱的玩意,但谁想到她竟然会喜欢吃卷粉呢,便宜又方便,磨面擀皮蒸一遍就行,对于她们这种常年做饭的山里女人来说,一点技术含量都没有。

屋里面没有能架在床上的小桌,康嫂就地取材,从柜子里翻出一个泡沫箱子。她将中间挖空,留下四角,随后将泡沫箱放到在思的腿上,再接着把托盘里的食物放上去,隔热又轻巧,高度跟桌子一样,正好合适。

在思莞尔,举起一个大拇指,给康嫂点了个赞,她低头又看看面前的卷粉和豆浆。

离家太久,就会想念一些街边巷口的小吃。

她翻出一个皮筋套,将长发扎了起来。卷粉上的辣油、花椒油、蒜泥、葱花和姜茉……

看起来就很有食欲。

她连忙拿起筷子,夹起了一片白到透明的粉皮。

……

一道皮鞋声响起。

绵薄精细的卷粉瞬间掉回了碗里。

在思怔然地抬头,周觉山单手拿着一沓文件推门进来,文件袋是防水的,但他出门时没穿雨衣,雨伞不太好用,一身浅色系的军装都被雨水淋湿了一点。

他随手将文件扔到桌上,转身,脱掉外套。

“陈医生说你术后十天内都不能吃辛辣的食物。”

他站得笔直,背对着她,面朝着墙壁,一粒粒地解开了衬衫上的扣子。

在思一脸悻然,抿抿唇,迅速地拿起筷子,将卷粉上的辣椒油、花椒油等等藏到了碗底。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