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可抗御的原因,域名改为dsyq.org/感谢收藏^_^
科伦共和国是大陆上为数不多的议会制国家,与枫叶大陆的大多数君主制帝国不同的是,科伦共和国的议会决定国家的重大选择。当然这种看似非常合理的政治体系也存在着效率低下,派系斗争的不良因素。
从维罗纳帝国出现混乱的那一幕开始,科伦共和国布置在维罗纳帝都的眼线已经在第一时间将情报汇总到科伦共和国的议长霍华德手中。
震惊和疑惑充满了这位行事果断,经验丰富的议长大脑中。熟悉大陆历史的霍华德立刻在自己的脑海中勾勒出几副想象的图画。
维罗纳帝国借此机会发动战争的可能性几乎大于百分之九十九,这个国家企图支配整个大陆的野心从斯泰纳一世皇帝开始就没有停止过。
现在居然发生了费根出访团攻击维罗纳帝国帝都的皇宫,并杀害皇储的离奇事件,连经验丰富的霍华德议长都觉得自己的脑细胞不够用。
事情的真相也许要花点时间才能探究清楚,但是有一点是肯定的,几组情报机构汇总上来的情报资料来看,费根的四系大魔法师格娜菲妮确实是用了禁咒魔法,攻击了皇宫和维罗纳的御林军,并完全屠戮了维罗纳的御林军第六师,维罗纳的皇储艾伦太子在这次的攻击事件中丧生。
这个事件的结果让科伦共和国最高层领导们格外的慎重,虽然这个大陆的人们不知道兵者,诡道也!这句话,但是相同意思的名言在枫叶大陆有好几条。科伦共和国并不想卷入战争,就算在整个枫叶大陆,科伦共和国的羽箭手是首屈一指的远程攻击之王,但是科伦共和国并没有像维罗纳帝国那样的野心。这也是议会制国家的优势所在,在关键时刻,用投票表决的方式来决定国家重大的抉择,并形成相应的法律,这是相当的公平和民主的精神体现,在关键的时刻也能避免因为独裁者的一己之欲而发动战争的情况。
但是相反的是,霍华德召开的议员会议充满了激烈的辩论和争吵,所谓掌权派和在野派的相互倾轧充满了关于维罗纳帝都那踌乱的讨论会议。这场格娜菲妮制造的,后来被称为“女神之光”的那踌乱成为这场战争的导火索。在科伦共和国,激进的在野党和占据议会三分之二席位的保守温和派关于“女神之光”开展了为期三天的辩论。
这三天的时间里,激进派的理论逐渐占绝了上风,越来越多的温和派议员被在野党描绘的宏伟蓝图所吸引,巨大的利益似乎已经放在了这些保守派议员的面前。
而维罗纳在费根帝国边境陈兵百万的消息陆续传来,这更加让科伦共和国蠢蠢欲动。原本无意参加战争的霍华德议长也渐渐被说服。
这似乎是一个上天恩赐的千载难逢的机会,为了拯救大陆古老的魔法国家,也为了全大陆的和平,在正义和光明的指引下,对残暴贪婪的维罗纳开战似乎成为了科伦共和国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
维罗纳与费根的对决在科伦共和国看来是那么的美好,维罗纳的五大主力其中的三个军团已经开赴了费根,国内只剩下御林军和飞鹰军团。有可靠的消息称,飞鹰军团正在集结并追击那位费根的四系大魔法师和所属部队,而维罗纳的御林军担任了京畿保卫任务。因此维罗纳此刻与科伦共和国接壤的大片疆土处于防卫空虚的状态。
而科伦共和国并不看好维罗纳与费根的作战,魔法这门神奇的技能带来的震撼让所有人都吃惊不已,眼前的事实证明,只要有几个禁咒魔法师的存在,哪怕是维罗纳的百万雄师,无数的甲胄骑兵又怎么经得起数个禁咒魔法的毁灭性打击。
科伦共和国的盲目乐观气氛,在这几天的会议中得到无限的升华,大批军方的将领也开始游说议会的议员们,几十年来的提心吊胆和维罗纳施加的压力,让军方的大佬们非常的难受。而这种忽如一夜春风来的机会似乎是这些科伦的军人们翻身的良机。
在这种浮躁且盲动的气氛里,科伦共和国的议会终于在三天后有了结论。那就是宣布科伦共和国进入战争状态,宣战的对象就是维罗纳帝国。议会迅速决定派出使节出访费根,希望与费根结成同盟国,共同抗击邪恶的维罗纳帝国。
至此,枫叶大陆上沉寂多年的马蹄声和狼烟将遍布大陆的各个角落,这场席卷全大陆的战争随着科伦共和国的参战开始拉开了大幕。
战争动员令的下达和征兵的开展,让科伦共和国的气氛有些紧张,仓促决定的参战法案颁布后,各个州的政府开始忙碌起来。军方更是不遗余力的宣传,让年轻人热血沸腾的征兵广告贴满各个城市的大街小巷。虽然科伦共和国的版图面积只有维罗纳的四分之一,但是科伦共和国的人口密度却是远远高于维罗纳,大量的年轻人在充满冒险主义精神的广告诱惑下开始应征入伍。
但是科伦共和国的战略物资似乎准备的不是那么充分,许多州县的征兵点甚至没有备足军服和训练器材。不过军方并不在意这些,在他们看来,维罗纳的南部边境几乎等于不设防的处女地。大量的资源,人口,财物似乎准备科伦共和国的大军到来。
而科伦共和国最精锐的羽箭手兵团开始大量集结待命,全国的十二个羽箭手兵团有八个已经开赴边境线。
科伦共和国的骑兵部队匮乏,但是远程火力勇冠大陆的羽箭手兵团却是数量众多,一个羽箭手兵团除了拥有三万羽箭手之外,还有两万的重装步兵和少量马队。这样的兵力配置,在平原作战对付步兵还可以,但是如果遇到强力的骑兵,那就非常的危险了,尤其是维罗纳的重装骑兵。
但是科伦共和国的军方并不担心,维罗纳的五大主力似乎远水不及近渴,胜利的天平已经倾向了科伦共和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