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可抗御的原因,域名改为dsyq.org/感谢收藏^_^
韩氏所选用的虽然也是宫中所供的茶具,却与旁人的均不相同。
一个红泥茶炉,一直黄铜的提梁铜壶滚着水,竹制的大茶盘一个,白瓷的三才杯两套,三才杯也是满族人饮茶通常管用的盖碗儿,只是比平日怀袖在孝庄跟前见到的小巧些,白瓷的茶荷一个,里面盛着青中泛白的精选茉莉花茶,茶道具一套,托盘一个,茶巾一条。
一切准备妥当,韩氏缓缓开口道:“今日我为大家所演示茶艺乃为茉莉花茶,在座贵人都知道,茉莉花茶是女子通常最为喜爱的茶品,虽然不及其他茶品名贵,却有其独到的韵味,更有浅诗云:茉莉名佳花更佳,远从佛国传中华,仙姿洁白玉无瑕,清香高远人人夸。”
一语说完,因此四座一阵喝彩,月牙也忍不住赞叹:“张大人的这位侍妾好生的灵秀,人也漂亮。”
怀袖也赞许地点头。
她慢慢地摆开茶具,先轻轻嗅了嗅茶荷中的茉莉花茶,赞叹道:“果然是宫中的贡品,香气清雅隽永,茉莉花相传自汉代从西域传入我国,背诵开始广为种植,茉莉香气浓郁,被誉为‘人间第一香’!”说到此,正式开始茉莉花茶的茶艺表演。
“第一道先要涤器荡杯,涤器,如雨打碧荷,荡杯,如芙蓉出水,因此这一步叫做:荷塘听雨。”
月牙专注听着茶艺解说,听到此处转过头小声问怀袖:“师傅,这茉莉花怎么老是跟荷扯在一起,有什么说法么?”
怀袖也同样低了声音给月牙解释:“这茉莉花原本似西域佛国天香,是圣洁的灵物,所以要冲泡着的身心和所用的器具都要如荷花般纯洁高贵。”
月牙听了点了点头继续听下面的步骤。
此时第一步洗涤杯盏已经完成,韩氏将洗好的杯盏一一摆放在竹盘内说:“第二道叫做:芳丛探花,这一道是‘三品花茶’的头一品,名为:目品。”
说着,轻轻将茶荷用手指托起来展示并说道:“请诸位细细地鉴赏一下今日的茉莉花茶。”说话间,旁边有侍立的宫女将已经分好在乳白色小茶荷内的茉莉花茶分放于每张桌前一盏,众人纷纷拿起来观赏嗅闻。
“今日,咱们品鉴的这一茶品是茉莉毛峰,毛峰众所周知,色泽嫩绿油润,再加上洁白色的茉莉花朵,有如玉珠落碧盘,味道馥郁芬芳,可谓花茶中的极品……”
众人在其讲解中去品闻茉莉花茶,果然清香袭人,韵味持久。
“第三道叫做:空山鸣泉”韩氏说着,将提梁铜壶垫了茶巾缓缓提起来,一边向三才杯内注水,一面说:“冲泡花茶的水绝不可太过滚烫,否则会杀去花儿的轻灵,再者毛峰原本就是绿茶,也不适宜滚水浇注。”
说着将手中的铜壶缓缓提高,说道:“这花茶另外还有一个讲究便是:高冲水,茶杯犹如空谷般空旷,犹如茶人的襟怀,流水像山泉的鸣唱,那时天地之间的心声……”说着话,水已缓缓注入了三才杯内。
此时,伴随着水雾蒸腾,阵阵茶香夹裹着茉莉花的清韵已缓缓地流淌在空气内。
上座的康熙和孝庄面上皆流露出欣意,尤其是康熙听的格外认真,尤其听到韩氏说“茶杯犹如空谷般空旷,犹如茶人的襟怀”是更是频频点头表示赞赏。
“这一步称作:感悟心香。”韩氏说着,示意旁边侍立的宫女端过茶盘,将冲泡好的两只杯盏恭敬地放置在托盘内,宫女将托盘内的茶盏端了献于孝庄颌康熙面前。
孝庄,康熙各端其一盏,轻轻地闻了闻茶香,皆频频点头赞许。
韩氏见皇上和太皇太后喜欢便一展笑靥说道:“这是茶花的第二品,称之为‘鼻品’这杯中的茶香,花香,更是天香,也是心香……”
怀袖闻听此言,忍不住抬眼看了看眼前这位韩氏,心想:都说江南女子温婉多才情,今日得见,此言果然不虚,就这几句话便可见内在修为了。
目光越过韩氏,不经意落在对面的一对情深双眸内,怀袖面微红缓缓地垂下脸来。几次不经意将目光落至对面,总被那一双深情的眼眸紧紧包裹,深陷……
“鼻品”过后,康熙和孝庄开始浅饮漫啜。
韩氏继续说道:“这最后的一步称之为:品悟茶韵,也是‘花茶三品’的最后一品——口品。小酌细品,使得茶香在唇齿见荡漾其香,便能体悟出‘味清醍醐,香薄兰芷’的妙处了。”
最后韩氏款款施礼,示意她的茶艺表演结束,此时四座众人无不鼓掌喝彩。
康熙赞道:“方才朕闻听那两句:茶杯如山谷般空旷,那时茶人的襟怀,想起那清水正如空山鸣泉,启人心智,使人警醒,朕想这也是咱们饮茶,品茶且从中受得的益处了。”
众人听过此言必定又是对康熙的话进行一番赞誉,不过怀袖确实觉得今日欣赏了大半天的茶艺,唯刚才那位内阁学士的侍妾的那一番讲解,有几处确实有些趣味,其他不过泛泛。
随后的两位演绎也如之前的技艺平平,自韩氏演绎过后,越发显得苍白无色,不过充数罢了,怀袖心想:今日的头筹定是刚才那一位内阁学士的侍妾韩氏的了。
正想着,突然见由打旁侧一并走上来五位宫女,前面两位共抬出一个雕工精致的荷叶状的紫檀木大茶海。
后面跟着的一位,用茶盘托着一套影青色的景瓷茶具,其中有茶碗,茶盅,闻香杯,品茗杯,等等,皆精美纤巧,造型别具风格。再后面的一个宫女捧着一把束柴三友壶。
怀袖一眼便认出此壶绝非一般的宫内侍茶物品,而是一件难得一见的宝壶,忍不住轻叹:“好壶!”
月牙不懂得这些,只看着觉着好看,比先前看惯了的那些茶具新鲜许多,听见怀袖赞那柄壶,便凑过脸问:“师父为何偏偏赞那柄壶?我却瞧不出那壶好在何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