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书架 登录注册
醉三国 > 醉三国最新目录

第二十章 民生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不可抗御的原因,域名改为dsyq.org/感谢收藏^_^

小蛮第三次推门而入的时候,凌羽终于朦朦胧胧的醒来,睡眼惺忪。这一觉睡到了日上三竿。小蛮见他起床,忙忙碌碌的张罗了温水和早餐。伺候他洗漱穿戴,填饱肚皮,才调笑到:“弟弟好生睡得,雄鸡都叫破嗓子了才醒来。老爷在书房等候多时,吩咐姐姐伺候你用罢早膳,便唤你去与他议事。”

凌羽挠挠头,自己也觉得荒唐,或许是因为身体和环境的改变,一时没能适应过来,以至于这样贪睡。心里暗下决定,明日开始,一定要养成早起的习惯,开始锻炼身体。

听说甄逸在等自己,凌羽也想快点和他交流一下方案,点头出门。见小蛮不像昨天那么忙忙碌碌,忽然想到什么,询问道:“姐姐今日似乎颇有闲暇,莫非府中无事?”

小蛮轻笑道:“这还不是托弟弟之福,老爷让姐姐日后只需细心照顾小弟你即可。府中其他杂物,便不用姐姐做了。”

凌羽心道原来如此,这样也好,自己不也想让姐姐过得更好吗。看来甄老爷很会笼络人心,简单一举便卖了他一个大人情。收拾心情,望书房去了。

甄逸今天看起来格外的精神,像是突然年轻了好几岁,容光焕发,神采奕奕。见凌羽到来,他习惯性的人未到跟前,笑声已贯耳。热情的拉过凌羽,仍像上次那般席地而坐。不同的是,此刻二人的心态已较昨日大不相同。

不可否认,这甄逸绝对算是一个颇有远见的家主。仅凭一个孝的言辞,他都能敏锐的从中嗅到局势的微妙变化。而他又敢于把家族的兴衰托付于年仅8岁的凌羽,这份识人之能和行事的魄力亦是让人敬佩。

叔侄二人品了一杯香茶,寒暄几句后,进入了正题。等凌羽大略说出自己的构思,甄逸早已听得目放精光,神情激荡。压下心头的兴奋,甄逸毫不掩饰自己对凌羽的敬佩,由衷的道:

“若说昨日老夫将甄家的将来交付于贤侄,多少有些冒险。但经过今日之言谈,老夫可以坦然的说,我甄家,有贤侄一日,便可得一日之繁荣。贤侄的设想,看似离经叛道,实则乃是大智慧。贤侄无须担忧家族阻碍,些许难题,老夫一并亲自安排即可。不过刻下还需贤侄详细为老夫逐一解惑,以便老夫日后便宜行事。”

凌羽拱手施礼道:“多谢叔父信赖。小侄这就向叔父一一解释。

依小侄看来,上到治理国家,下至掌管郡县,皆需以民生为基。大义上说,重视民生,乃仁义之举,这一点,凡读过圣贤之书的皆懂。而从实际利益而言,国家赋税取之于民,军队粮草取之于民,甚至建筑、医药、饮食、服饰等等,有哪一样不是取之于民?只不过有些来自于民众勤劳的双手,而有些则来自于百姓积淀千年的智慧。

故而,得民心者,得势。只有广施仁义,发展民生,方能得到百姓之拥戴。不论在何种时期,民心所向和民怨沸腾所产生的不同作用,是天差地别的。”

见甄逸点头表示理解,凌羽继续道:“而发展民生无外乎让百姓耕有其田,居有其所,食有其餐,衣有其袍而已。此四点看似简单,然真正做到的却不多。天灾的破坏,污吏的贪墨,赋税的盘剥,战争的减员等等都是导致民生凋敝的重要原因。

故此,我甄府若要发展民生,当以垦荒屯田为首,使耕者有田;修葺房舍,收容流民,使居者有所;减轻赋税,广积公粮,使食者有餐;鼓励通商,引进丝、葛,使衣者有袍。如能做好此四点,不出三年,我上蔡之地,必将人口大增,粮草丰盈,经济繁盛。”

甄逸深以为然,点头抚须,随声附道:“此言大善!如此一来,尽得民心,兵役充足,钱粮富裕。果如贤侄所言,进可攻退可守。妙哉!妙哉!”

“此乃理想之举,实际行事,还需因天时、地利、人和而制宜。以上所言屯田、建居均要置于合适之处。正好小侄需要了解上蔡辖区之地形,此事可以一并办了。待寻得上佳之所,再请叔父定夺可否?”凌羽并不盲目乐观,虽有了详细计划,但凡事都有意外,他不想因为事前的疏忽带来任何不必要的麻烦。

“再好不过,只是要幸苦贤侄了。至于合适的人手和所需的物资,你可自行挑选准备,老夫已给了你最大特权,甄家上下不会有任何人违抗你的命令。”甄逸拍胸脯保证全力支持。

“如此,便谢过叔父了。接下来要商讨军备城防事宜。”凌羽深知脚踏实地,循序渐进的道理。不管将来是要争天下,还是要保平安,都需要实力,先稳民生的根基,方能进退自如。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