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书架 登录注册
醉三国 > 醉三国最新目录

第四十二章 新年伊始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不可抗御的原因,域名改为dsyq.org/感谢收藏^_^

中平二年(公元185年)注定是不平静的一年。新岁伊始,京都洛阳大火,南宫焚毁。宦官张让、赵忠等劝灵帝税田亩以修宫室、铸铜人。

灵帝本为汉章帝玄孙,世袭解渎亭侯,其家素贫,为帝后便极力敛财以为私藏。此次得十常侍怂恿,遂诏令天下,除正常租赋之外,每亩田增税十钱助修宫室。又诏发州郡进贡木材、文石,运送京师。不仅如此,还命臣下在西园造万金堂,将司农所藏国家财物金钱,移入堂中作为私贮。

其间宦官趁机从中贪墨,刺吏、太守又私增税赋,以至于百姓怨恨至极。此外还规定,刺史、太守及茂才、孝廉调任,皆要交纳助军修宫之费,授大郡者要交纳钱二、三千万。新官上任前,皆须先去西园讲定钱数,届时交请,一时竟有无法交齐而自杀者。故新官到任,必要搜刮民脂,聚敛财富以为补偿。如此一来,层层盘剥,百姓早已被掏空。

于是至二月起,民不堪重负,各地均有叛乱爆发,西及益州(今四川、贵州和云南北部),南至交趾(今广东、广西一带),无不响应。中原地区有黑山、黄龙等义军数十股,大者有兵二、三万,小者六、七千,民愤如洪水滔滔。四面八方的反叛,使得早已千疮百孔的大汉江山更加风雨飘摇。

然而朝廷似乎并未把这些星星之火放在眼中,从上到下依然横征暴敛,肆无忌惮。不仅如此,不同派系的政治斗争更是浮出水面,局势紧张到了极点。

不过这种局面,甄家却早已从凌羽口中得到了预示,如今事实摆在眼前,已不再有人把凌羽的话当成无稽之谈。他们开始真正相信,凌羽是甄家的希望。

四方战况并未让凌羽过多的关注,唯独听说益州叛乱时,着实担心了一把,因为甄家大小姐便身在益州。当他向甄逸提及心中之忧虑时,甄逸含笑告诉他,大女儿甄姜去年回蜀后便向他夫婿转告了婚宴当晚之事,是以做好了万全的准备。当发现有叛乱的苗头时,早就将所有资财转移安置妥当,并举家隐居到了平安之地。凌羽想想,也该是如此,狡兔尚且有三窟,何况这等精明的阔商了。

经过大半年努力,精骑营和神风营的训练有了明显的效果,参训的所有人,不论男女、年龄大小,均是练就了一副硬朗身板。撇开精骑营的青壮年不谈,就是神风营的孩子们,亦多数能扛着三四十斤大石奔行数里了。

而其中最优秀者莫过于孟月,半年下来,她俨然已经成为了神风营的头号人物,就连监督他们训练的洛方,见识到孟月的毅力,亦自叹不如。这当然逃不过周仓的贼眼,嘴里又唱开了:“小月努力,少主一定会留你在身边的!”

凌羽很费解,为何这斯非要跟两个八九岁的孩童过不去。心中暗恨:“等我长大了,不,等我身体强大了,定要让你知道什么叫做千年的差距。”

这一日午间,府中校书郎张义兴冲冲的来城寨找凌羽。见到张义,凌羽很是好奇,忙问他来此何意。张义拍着大腿道:“凌公子莫非忘了一件重要之事?”

凌羽闻言更是不解,不愿继续跟着打哑谜,急询道:“不知是何要事,竟劳烦先生亲来相告?晚辈疏忽大意,还望先生包涵。”

张义知他心急,忙道:“公子莫要自责,此事不能怪公子。那种植之法并非公子所长,故而刻下正值春耕之际,老夫特来相告!”

“哦?先生是说,如今可以开始种粮了?!”凌羽险些就要兴奋的冲天而起了,他为这一天可是等大半年了。

“正是!老爷已令属下着手征募劳力,培育稻苗,并让我先行前来问询公子,可有何吩咐?”张义见他喜极神色,也是一阵高兴。

凌羽听闻甄逸都布置好了,仔细想了想,农耕之事,自己实在没有什么好建议的,遂谦逊的道:“此事晚辈却无主张,个中细节还得仰仗先生多费心血。既然老爷与先生已有定计,若有需要,晚辈自会全力配合。只是眼下城寨防御仍是薄弱,行事之时尚须严加保密,以免引人垂涎。先生以为如何?”

张义闻言,颇为受用,忙客气的道:“公子抬爱了,老夫跟随甄县令多年,早已视自己为甄家一员。如今公子已是甄家未来姑爷,凡事只要吩咐下来,属下自当尽心。既然公子没有异议,老夫这就下去筹备,至于保密之事,老夫定会谨慎行事。”

“如此有劳先生了!”客套几句后,张义告辞而去。

凌羽立在校场,不经意的看向那一片梯田,嘴角扬起醉人的弧线。

幼苗培育成熟已是一个多月后,四月正是水稻下田的最好时机,当几千劳动力将绿油油的稻苗种满大半梯田后,张义向凌羽回报农作结束。凌羽不解:“为何还有一半梯田不种?”

张义笑道:“公子有所不知,这山中之土,极其肥沃。产量之高,远胜寻常田亩数倍。仅眼前所种之粮足以轻松供给五十万人口所需了,加上上蔡存粮,两年内,即便七十万人口亦不会有断粮之虞。若然产粮过多,一来贮存不易,二来久存腐败,反是糟蹋。故而不如留有余田,以种菜蔬、桑麻,公子以为妥当否?”

凌羽这才知自己唐突,赔罪道:“晚辈无知,先生见笑了。既如此,今后这田亩之事便劳烦先生负责,晚辈绝无异议。”

张义点头赞许:“公子谦恭有礼,又善纳人言,乃成大事之人。如此老夫便却之不恭了,农产之事定不教公子失望。”

粮食有了着落,凌羽心中大定,又询问了何时可以收获,张义言山中水土充裕,只需两个月便可成熟。凌羽盘算了一下,觉得是时候收容难民了。遂向赵云等人交待了一声,便随张义回甄府去了。

甄逸见凌羽前来,笑问道:“贤婿可是为收容难民一事而来?”

凌羽听他连称呼都改了,心道害怕自己飞了不成。不过甄逸一语中的,凌羽倒是越来越觉得这个未来岳父深藏不露了。拱手一拜道:“小侄正为此事前来与叔父商议。”对于他的称呼,甄逸并无不快,只是邀他入座,二人便详细商议起来。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